進入6月份,一系列事關新能源和新型儲能的重磅政策開始陸續實施或生效,讓以前習慣了穩定盈利模式的投資者遭受到了暴擊。
比如,關于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136號文,以6月1日為分界線,此后投產的新能源增量項目上網電量參與市場交易,電價不再固定。
再比如,6月1日起,江蘇分時電價新政(江蘇426號文)將正式實施,新政將工商業用戶分時電價計價基礎從下游"到戶電價"調整為上游"用戶購電價",盡管浮動比例提高,但峰谷/平谷價差縮小,削弱了工商業儲能的套利空間。
還比如,6月6日開始,湖北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參與市場化運行的用戶不再執行此前行政安排的分時電價,市場化參與方將面臨24小時不斷變動的電力價格。電價差有時只有三分錢,可以說微乎其微。
……
面對這些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政策的釋放,一些光伏和儲能的投資方感覺一籌莫展。他們突然意識到,不僅原來的電價分時時段和價差會調整,而且還有可能完全取消。以前靠穩定的上網電價補貼或峰谷套利的商業模型,不僅不管用,如果處理不好,還要面臨資產貶值甚至巨虧。
以江蘇的426號文為例,根據新政,峰谷價差與平谷價差顯著縮小。以5月份國網代理購電價為例,如果按照新規則計算,峰谷價差縮小至0.6元/kWh左右,與2024年5月0.8635 元 /kWh的峰谷價差,同比降幅達28.2%,下跌近三成。
峰谷價差減小了,意味著對峰谷電價賴以生存的工商業儲能的投資回收期更長。
新政后,僅靠峰谷套利收益,江蘇省將變為儲能投資紅區,內部收益率(IRR)降低到5%-6.2%這一行業生死線,比新政前下降3-4個百分點,投資回本周期接近11年。
其實不僅是江蘇,全國各地工商業分時電價規則正陸續迎來變革,向市場化靠攏,如湖南、四川、山東等地通過細化時段劃分(如增設午間低谷或尖峰時段),倒逼工商業儲能重估項目經濟模型。
這意味著,“單一峰谷套利”模式的底層邏輯已經行不通了,投資工商儲能的確定性收益變得不再確定,一些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的儲能廠商或投資者,將黯然離場。
那工商業儲能項目還有投資價值嗎?當然有,而且有更大的星辰大海,只不過屬于那些主推多元化價值和具備專業化運營能力的儲能產品提供商。
工商業儲能至少有6大收益模式,除了峰谷套利,還有能量時移,容需管理,現貨交易,需求響應,輔助服務等。
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具備靈活調節能力的工商業儲能的調用需求將大幅提升,收益也必將提高。隨著更多引導用戶側可調負荷資源,比如儲能、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新型市場主體參與市場交易的政策落地,工商業儲能仍是投資方持有的“黃金資產”。
正如儲能領跑者聯盟秘書長段明星所言,隨著新能源占比越來越高,現貨市場波動將越來越大,巨大波動性背后隱藏的成本必定會轉嫁給用戶。如果用戶不擁抱儲能,或對儲能的價值缺乏深刻理解,相當于暴露在電力市場的風險之中,沒有對沖工具。
那在實際市場中,怎么參與這些價值創造?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面對政策調整的“不確定”,如何尋找儲能投資的確定性?
其實,儲能界的超級玩家和硬科技擁有者——遠景科技集團已經給出答案。
6月10日,遠景零碳綜合能源產品線舉辦主題為“在不確定中把握確定性”的工商儲遠景公式發布暨生態合作大會,不僅正式推出工商儲的“遠景公式”,幫助用戶和投資者鑒別和選擇可靠儲能產品,而且以實際案例說明,通過精準運營,一些工商儲投資的紅區完全可回到投資綠區,內部收益率(IRR)將從6%的行業生存線拉升到10%以上。
01 內循環:投資紅區變綠區
在工商儲系統中,一度電的價值當然不只是應用于峰谷套利,在需量管理或輔助服務等不同場景時,其創造的經濟價值也很大。
憑借對行業趨勢的深度洞察,遠景率先推出“內循環+外循環”場景化雙循環解決方案。
其中容需管理、能量時移,屬于用戶負荷側的內循環;需求響應、現貨交易、輔助服務、虛擬電廠等屬于外循環,主要是跟大電網的互動。
無論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通過軟件系統和AI算法,動態優化智能決策路徑,基于實時電價與負荷需求,精準匹配最高價值應用模式,工商儲就能從“被動套利”轉向“主動增值”,大大提高收益。
以需量管理為例,許多電力公司采用“兩部制電價”模式,用戶需按變壓器容量或最大需量繳納容量電費。需量管理可以通過平滑用電負荷,減少峰值需量,從而節省電費支出。尤其是在需量電費較高的省份,能起到非常好的節費作用。
遠景EGC微網控制器采用最大需量跟蹤控制技術,基于當月最大需量設定、用戶實時負荷值,并結合歷史最大需量進行對比,進行光儲充協同和柔性負荷調控優化(不影響生產負荷的前提下),實現在保證峰谷套利收益的前提下,幫助業主需量降低3-22%。
某鋼廠配置遠景27.9MW/55.8MWh儲能+AI算法控制系統,可實現降需22%;月度需量電費降本95萬+。
再看能量時移,發電高峰時,通過儲能系統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儲存起來,在需要時釋放,供應特定負載或電網,可明顯提升綠電消納率和穩定性。
遠景儲能系統具備動態監測發電曲線及負荷曲線功能,通過AI智能迭代實現 “新型電力微網”系統的綠電供應,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最大程度實現新能源發電+消納新能源,結合峰谷套利實現最大利潤。
相關案例顯示,用遠景儲能系統進行能量時移,可實現綠電消納率提升10%,全生命周期收益增加1.5倍。
圖說:通過容需管理、能量時移等,江蘇工商儲可由紅區轉為綠區。
如果峰谷套利、容需管理、能量時移同時配合,可以將工商儲能投資紅區拉回到綠區。
以江蘇為例,新政后僅靠峰谷套利收益江蘇省變為儲能投資紅區,IRR只有 6.2%,但加上容需管理優化和能量時移,收益率可拉升到18.5%,投資回本期不到5年,又回到了工商儲投資綠區。
02 外循環:虛擬電廠+現貨市場
中國電力市場進入新紀元,各省區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加速,儲能迎來更大的價值創造,可以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發揮更多作用。
新能源比例提高后,現貨市場的波動率拉大,智慧型儲能可結合電價預測算法,在日內交易中實現“高頻套利”,還可通過接入虛擬電廠(VPP)平臺,將分散式儲能可聚合為“可控資源庫”,參與調頻、調峰、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建立與電網常態化的協同互動模式。
為了實現這些功能,儲能的軟件系統非常關鍵。遠景儲能基于EnOS智慧虛擬電廠聚合平臺,開創能源共享經濟新業態。
該平臺高效整合電價、負荷、天氣、政策、新能源出力等多源異構數據,挖掘潛在關聯、捕捉電價波動的非線性特征、提高風光儲協同交易策略。
而且,基于AI大模型的電力交易策略優化,遠景儲能成為最會“賺錢”的綜合能源電站。AI動態評估電價波動、出力波動帶來的風險,生成風險-收益權衡方案;動態調整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綠證和碳市場的交易比例,降低組合風險。
此前的案例顯示,遠景基于AI算法打造的交易型儲能,電價預測準確度提升3%,日前、實時節點電價預測準確率達90%,相比固定時段充放整體收益提升10%以上。
136號文之后,新能源全面進入電力市場,疊加未來電力負荷進一步攀升,電力供需關系將產生更為頻繁、更為激烈的波動。隨著工商業儲能在電力系統運行中,能發揮更重要的保供、消納的平衡保障作用,按照“誰提供,誰獲益”的原則,其收益也將進一步提高。
圖說:遠景工商儲能柜
03 工商儲“遠景公式”:硬件、軟件、服務一體化
盡管儲能的商業模式肉眼可見,但如何抓住這些市場機會,如何獲取更大收益,如何盡快收回投資成本,選擇靠譜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
儲能產品和系統提供商多如過江之鯽,哪些廠商才能經歷市場的長久考驗,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遠景創造性地提出了“遠景公式”,綜合考慮儲能產品的能量價值、轉化效率、電芯壽命、可利用率、置信度、融資方案等各種因素,幫助用戶獲取更大儲能電站收益。
什么是遠景公式?簡單來說,這是行業首個系統化評價標準,是一款站在用戶視角思考“投資回報最大化”的儲能產品,既包括硬件能力,也包括軟件能力,還包括服務能力。
遠景零碳綜合能源產品總工程師胡洋在發布會上介紹,“遠景公式”即:
電站收益=【能量價值×轉化效率×SOH電芯壽命×可利用率×置信度×(1-利息)+ Bonus】×安全系數
圍繞這個公式,里面也有很多門道。比如同樣是轉化效率,很多廠商稱最大循環效率達91.3%,有些說最大系統效率大于90%,這里所謂的“最大”,是全時段能量轉換還是全天候能量轉換?
再比如電芯衰減情況,有些號稱循環次數超10000次,有些說循環次數達15000次,這些是實驗室還是真實場景獲得的數據?
在轉換效率維度,遠景強調的不是“最大效率”,而是“全年綜合效率”。
胡洋指出,市面上很多產品都宣稱90%以上的效率,但仔細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強調“最大”。“我們要關注的并不是最大轉化效率,而是在全年、全天候情況下的平均數據。”胡洋表示。
置信度也是遠景公式中最具現實意義的要素,每年都有很多儲能廠商倒下,只有活得更久的廠商,才能為客戶提供持續服務。
總之,未來隨著電力市場改革深化,工商儲能將從套利工具,轉變為運營資產,而儲能廠商也將從單純的產品提供商升級為升級為 “綜合能源服務商”。
正如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零碳綜合能源產品線總裁孫捷所言,“光拼硬件不行,還要‘服軟’。硬件是基礎,軟件和服務才是未來市場化競爭的關鍵。遠景將通過硬件+軟件+服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構建出‘產品確定、模式確定、收益確定’三大能力。”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