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Fatima Zikra,Linkedin
近一兩年間,全球ESG與“雙碳”相關標準正以“秦王掃六合”之勢逐步走向統一。
9月9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溫室氣體協議(GHG Protocol)共同宣布,將構建全球統一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測量框架,制定一致的概念術語、測量方法及報告標準。

圖說:ISO與GHG-Protocol宣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制定統一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
來源:ISO
過去,溫室氣體標準多由不同機構獨立制訂,涵蓋范圍和驗證指南各不相同。
市場上充斥著層出不窮的法規、指南和方案,讓人眼花繚亂,而且每個方案往往還存在區域差異。
而9月9日宣布的ISO-GHG Protocol新合作伙伴關系,標志著全球碳標準體系正朝著整合與共同開發的方向實現根本性轉變。用戶可依托統一框架,降低市場中的混亂與操作復雜度。
這一合作被“碳圈”普遍視為碳盤查歷史上的關鍵里程碑。
其目標與此前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推出標準的初衷一致——旨在建立全球共通的語言,減少標準碎片化,推動凈零進程加速實現。
這也是當前全球碳管理與ESG體系日益成熟和不斷完善的有力體現。
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主席Emmanuel Faber對此進展表示歡迎。他指出,一致且可比的碳數據對全球投資者做出明智的資金配置決策至關重要。
此項戰略合作的宣布,正值各國開始籌備2025年底舉辦的COP30氣候大會。
COP30高級負責人丹·約施佩也強調,在各國積極準備COP30之際,提升碳核算的清晰度與一致性,對加速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具有關鍵意義。

圖說: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左)和COP30高層氣候倡導者丹·約施佩(右)
來源:COP30官網
有效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前提在于“摸清家底”。
而要準確計量排放,就必須依靠一套權威且統一的核算標準。否則,相關數據就容易變成各說各話的數字游戲,難以進行可靠比較和實際應用。
在這場全球氣候治理的“算學考試”中,目前有兩套被廣泛認可的“參考答案”:一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ISO 14064系列標準,二是世界資源研究所(WRI)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共同開發的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
ISO成立于1947年,總部位于日內瓦,是一個由世界領先的標準化機構組成的網絡,負責制定和發布從醫療保健到食品安全等產品的國際標準。
在氣候報告方面,ISO制定了ISO 1406x系列標準,其中ISO 14064是最為基礎和核心的部分,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針對組織和項目層面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核查。
此外,ISO 14067專注于產品碳足跡的量化與報告,而ISO 14068則規范了碳中和聲明的相關要求。
溫室氣體核算體系于1997年創立,旨在制定全面的全球標準化框架,用于衡量和管理私營和公共部門運營、價值鏈和減排行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企業核算與報告標準是GHG Protocol的核心內容之一,它為企業提供了詳細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該標準將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分為我們熟知的范圍1、范圍2和范圍3。

來源:US EPA
GHG Protocol標準在各個行業都有廣泛的應用,具有很強的行業針對性,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和運營模式,提供了詳細且可操作性強的核算指南。
2023年,在向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報告排放數據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中,高達97%的企業采用了GHG Protocol,使其成為全球應用最廣泛的碳核算標準之一。
目前,該標準已被納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的ISSB標準以及歐洲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等主流報告框架中。
在核算原則上,兩者都強調核算的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和相關性,確保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不過,兩項標準也分別有著自身的側重點。
ISO 14064-1更注重流程和驗證,提供一個框架性的標準,強調量化和驗證,但缺乏詳細的計算方法。
GHG Protocol則提供更詳細的計算方法、最佳實踐和操作指南,強調實際操作和靈活性。
此外,在碳中和聲明方面,ISO 14068提出了強制性核查規范,GHG Protocol則未設立專門標準,第三方驗證為可選流程。
總體而言,ISO 1406X系列標準更注重流程和驗證,而GHG Protocol提供更詳細的計算方法和最佳實踐。
一直以來,溫室氣體報告標準比較零散,不同機構采用不同的報告標準和術語。而ISO和GHG-Protocol都強調,缺乏標準和政策的協調是采取氣候行動的障礙之一。
ISO秘書長穆希卡認為,如果大家都試圖衡量凈零排放的進展,那么衡量標準就必須一致。
根據最新聲明,ISO與GHG Protocol計劃將各自現有的溫室氣體標準整合為統一的國際標準。
事實上,許多組織在實踐中已經同時參考這兩套標準,以滿足多樣化的報告和合規需求。
借助GHG Protocol提供的詳細指南與ISO 14064嚴謹的結構框架,企業能夠進一步提升環境報告與績效管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此次ISO 14064系列與GHG Protocol標準的正式整合,將幫助企業實現“一次遵循,全球通用”,顯著降低合規成本與重復報告負擔。
除組織層級外,本次合作也將新增產品層級標準。
ISO和GHG Protocol表示,他們將合作制定聯合產品碳足跡標準,以滿足企業對更細化價值鏈數據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幫助指導脫碳決策。
總體而言,新的標準將包含一套通用方法學和一套涵蓋企業、產品和項目核算的雙標識標準組合。
這項合作不僅回應了企業、投資者、驗證機構、碳核算人員及政策制定者長期以來的共同需求,也契合各國政府與產業界對標準協調日益迫切的呼吁。
一旦新標準成功統合,企業將可同時滿足SBTi、CDP、ISSB、TCFD等多個主流平臺的要求,極大程度減少重復工作與報告不一致的問題。
統一的術語與方法學也將使跨國企業、投資者與監管機構能夠基于一致的碳數據作出決策,加速資本市場響應和政策工具的有效落地。

來源:WBCSD
不過,隨著ISO與GHG Protocol 統一標準逐步成形,企業需重新調整盤查流程與系統,避免落后,這會不會使原有已建立舊系統的企業面臨額外的轉換成本?
為了獲取更加全面的認知,筆者就以下兩個問題對于3位碳管理行業從業者進行了采訪:
問題1:標準統一之后,對需要做碳管理的企業有哪些影響?會不會產生標準轉換的成本與負擔?
問題2:作為碳管理行業從業者,可以有哪些應對與準備?統一的標準會帶來哪些新的機會?
一位新能源企業的碳管理專家表示:
對于要做碳管理的企業其實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原本很多企業就是ISO和GHG-Protocol體系并行的。兩個體系之間大體上是可以進行切換的。而且核算內容和方法學大差不差。
但是標準統一肯定是一個更好的事,可以適當減輕碳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也意味著碳管理體系越來越成熟了。
像我們做一次核算,如果只是核算,我們可能會用GHG-Protocol體系。但是,要完成認證,就必須去引用ISO,因為只有ISO 14064-3標準才可以進行認證,所以如果未來統一的話,我們就不需要遵循大量的方法學,我們只需要遵循一個就夠了。
(ISO 14064-3 是關于溫室氣體聲明的審定與核查指南。它規定了審定和核查的流程、方法和要求,確保組織或項目的溫室氣體聲明真實、準確、可信。)
另一位碳管理專家補充到:
比起標準統一,可能近期GHG-Protocol對于《范圍二指南》的修訂影響會更大。
范圍二技術工作組正在制定新版核算方法提案,要求企業電力排放的核算按小時和區域進行匹配,以確保企業報告的電力排放能夠更真實地反映電力使用的時間和空間特征。
對于一些雖未納入企業排放清單邊界、但具有實際減排價值的清潔電力(如與企業用電時間或地點不匹配的情況),技術工作組也在同步推進一項補充性指標:邊際排放影響(Marginal Emissions Impact),以全面反映其氣候貢獻。
一位碳管理機構的從業人員則提出了另一個視角:
標準計算邏輯統一,大家都能在一個標準下體現數據了,就不會出現各說各話的情況了;此外,國際標準很重要,國內政策同樣也很重要。
本次兩大標準的合并關注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國家認監委同日發布的《第一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專用實施規則(試行)》也有所呼應。
9月9日,國家認監委制定了第一批17種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專用實施規則(試行)涵蓋鋰離子電池、光伏組件、鋼鐵產品等等領域。
這一系列文件依據今年3月發布的《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通用實施規則(試行)》(CNCA-CFP-00:2025)編制,而這份文件中,ISO 14064-3 界定的術語和定義同樣適用。
而當所有國際標準趨于統一,產品碳足跡認證將成為行業的機遇與風口。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