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產地煤價小幅上漲,港口煤價蓄勢待發,環渤海港口庫存持續回落;與此同時,東北地區冬儲補庫需求開始釋放,下月初大秦線秋季集中修即將啟動。一方面,主產區受政策和安全檢查等約束,供應難以快速恢復;另一方面,非電行業需求緩慢回暖,電廠夏末補庫即將展開,多因素拉動煤價止跌反彈。那么,此輪煤價到底能漲多少錢呢?
受長協兌現提高,主產區發運減少,以及需求轉好等因素拉動,環渤海八港合計存煤已降至2105萬噸的低位水平。之前20天,由于下游電廠采購意愿不強、壓價明顯,市場成交清淡,貿易商為爭取訂單不得不低價出貨,港口動力煤價格持續下跌了三周,發熱量5500、5000、4500大卡市場煤價格分別下跌了26、44、38元/噸。上周,市場情緒出現明顯分化:一部分貿易商擔憂后期供應恢復、需求不及預期,尤其熱煤和配煤著急出貨,選擇加快賠本甩賣;另一部分貿易商則基于港口低庫存和發運成本倒掛,加之電廠日耗回落不明顯,且可能出現夏末補庫等原因,判斷煤價繼續下跌空間有限,持貨待漲心態增強。而主產地市場已率先轉好,上游煤礦銷售出現改善跡象,化工、冶金等耗煤大戶需求轉好,優質資源供不應求。
市場利好因素逐漸積聚:首先,供給端收縮明顯,超產核查與安全監管持續收緊,國內煤炭供應出現收縮跡象,“276工作日”制度在少許煤礦重啟,進一步制約產量釋放。其次,動力煤需求仍處高位,盡管“迎峰度夏”進入尾聲,北方地區天氣轉涼,但南方多地持續高溫,沿海八省電廠日耗依舊維持在220萬噸左右的高位。據悉,南方部分中小電廠堆存的中高卡優質庫存已消耗殆盡,有加大采購的訴求。再次,非電行業迎來“金九銀十”,盡管部分行業開工率不高,但化工、建材等行業進入傳統旺季,尤其煤化工耗煤表現強勁。此外,專項債發行提速、基建項目集中開工,非電用煤需求穩步提高。第四,環渤海港口庫存持續四個月去化,港口庫存同比明顯下降,尤其主打市場煤的港口出現結構性缺貨問題,對市場煤價形成一定支撐。利空因素仍存:進口煤到港量維持高位,性價比逐漸凸顯,對內貿煤市場形成一定擠壓。此外,水電處于豐雨期,替代效應仍較明顯,一定程度上抑制火電耗煤需求。預計此輪煤價漲至本月底,漲幅在20元/噸左右。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