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亚洲伦理影院,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距2060年實現碳中和還有12556天
熱點關鍵詞:
2025 08/15

王磊明 Bell

來源:環球零碳

歐美車企集體“踩剎車”!電動化為何不香了?

字體:
分享到:
掃一掃
摘要:歐美車企紛紛推遲全面電動化轉型,原因包括:政策方面,歐盟綠色轉型放緩、多國取消電動車補貼;市場方面,歐美電動車銷量下滑,中國車企憑借性價比優勢搶占市場份額;企業方面,傳統車企燃油車業務仍是盈利主力,電動車業務虧損嚴重。

近日,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宣布,已撤回原定于“2026年在全球發布最后一批燃油車,2033年實現全面電動化”的計劃;奧迪官方也發布了《關于奧迪電動化戰略的回應性聲明》,表示“在2026年之后繼續讓我們的內燃機車型對客戶保持吸引力”。


這非孤例。2021年,保時捷、奔馳、凱迪拉克、沃爾沃、福特等車企爭相拋出雄心勃勃的全面電動化目標;但2024年以來,紛紛表示全面電動化目標不現實,集體掉頭。


屏幕截圖 2025-08-15 102245.jpg

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在電動化賽道上,一邊是中國車企猛踩“油門”,另一邊卻是歐美車企急踩“剎車”,主要源自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宏觀看政策。當時,在“綠色新政”、“禁燃”日程、補貼政策等推動下,車企以全面電動化表決心;如今,在俄烏沖突、特朗普貿易戰等影響下,歐盟綠色轉型步伐放緩、多國取消電動車補貼,車企也順勢調整;


其二,中觀看市場。正如奧迪所言,“北美市場拐點明顯后移,中國市場拐點已達成”,歐洲市場也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品牌憑借性價比優勢,“跑馬圈地”,使得歐美車企承受著較大壓力;


其三,微觀看企業。當前,傳統車企普遍面臨著“量價齊跌”的難題。燃油車業務仍是“現金奶?!?,車企缺乏轉型的動力和積極性;電動車業務“燒錢”,對盈利產生較大沖擊。


可見,歐美車企暫停全面電動化,既是“順勢而為”,也是“及時止損”。但是,暫停全面電動化,并不意味著放棄電動化,而是提供更加多元的產品,保持燃油、混動、純電等多種路線并行。



01 進也政府,退也政府


歐美車企此前的豪言壯志,根植于政府的“綠色新政”。


歐盟委員會于2019年12月推出《歐洲綠色協議》,正式開啟“綠色新政”;2020年9月,在《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中,歐盟提出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至少55%;2021年6月,歐盟通過首部氣候法案,為55%減排目標提供了法律保障;7月,“Fit for 55”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攬子方案出臺,提出“到2030年,所有登記注冊新車的平均排放較2021年減少65%,并在2035年實現零排放”,這就是歐盟的“禁燃令”。


拜登2021年就任美國總統后,也施行“綠色新政”,設定了“到2030年,美國銷售所有新車中,50%實現零排放”的目標,并在《通脹削減法案》中提出“每輛符合條件的電動汽車最高可獲7500美元稅收抵免”的激勵政策,推動電動車的發展。


面對“綠色新政”的誘惑、“禁燃令”的威脅,汽車巨頭們紛紛夸下了“全面電動化”的??凇?/span>


但歐盟禁燃令自誕生以來,就飽受爭議,尤以歐洲第一大汽車市場——德國的抗議聲最大,并促成了多項妥協舉措,包括對使用合成燃料的內燃機汽車“開后門”、提前對“禁燃令”進行審查等。


瑞典、德國先后于2022年11月、2023年12月宣布取消電動汽車補貼,導致電動汽車銷量驟降:據EU-EVs數據,2024年,德國純電動汽車銷量34.6萬輛,同比下降33.8%,被英國超越;瑞典9.7萬輛,同比下降17.3%。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2025年1月甫一上臺,就結束了拜登政府的“綠色新政”,電動汽車率先迎來一盆冷水。


形勢比人強。歐盟“禁燃令”艱難推進、美國氣候政策大轉向,汽車企業也就沒有了堅守的動力。



02 分化的市場,集中的份額


2024年,全球電動車市場發展差異明顯。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700萬輛,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份額首次超過20%。其中,中國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100萬輛,占國內新車銷量近五成,占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的近70%。


歐洲電動汽車銷量294.5萬輛,受補貼取消影響而負增長,市占率下滑至22.7%;美國電動汽車銷量160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1/10,增速大幅放緩。


屏幕截圖 2025-08-15 102306.jpg

圖說:全球電動車銷量及市場份額

來源:國際能源署


一般來說,滲透率有30%(加速)、50%(減速)兩個拐點,套用到當前電動車市場:美國加速拐點未至,中國減速拐點已到,歐盟則遲遲過不了加速拐點。


歐美電動車發展不達預期,燃油車仍有旺盛需求,汽車巨頭的轉型動力就不足,更難的是要與中國企業搶市場。


根據蓋普汽車數據,在2024年全球TOP20電動車銷量榜上,中國品牌占比過半,達到11個。其中,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上升2.6個百分點,達到23.6%;五菱、吉利、零跑從去年的第6、10、20名,躍升至第3、4、12名;問界、深藍首次上榜。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市場份額下降了2.8個百分點,大眾、寶馬、奔馳分別下降0.9、0.6、0.5個百分點。


屏幕截圖 2025-08-15 102321.jpg

來源:CleanTechnica


一方面,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拼價格、拼技術、拼生態,歐美傳統車企難以立足;另一方面,中國車企加速出海,憑借全產業鏈領先的技術水平、配套能力和成本優勢,蠶食著歐美車企的領地。


正如國際能源署報告所說,2024年,中國售出的電動汽車中有三分之二的售價已低于同級別燃油車,但德國純電動汽車平均價格仍比同級別燃油車價格高出20%,美國市場價差更是高達30%;美國、英國公共充電樁建設也跟不上電動汽車增速。


可以說,歐美車企在有備而來的中國車企面前,毫無招架之力。這也是歐美國家通過關稅打壓中國電動車企的重要原因。



03 電動化燒錢,燃油車輸血


歐美車企暫停全面電動化轉型,最直接的原因還是扛不住業績下滑的壓力。


對于大多數車企而言,電動化投入巨大,仍需要燃油車輸血。奧迪的母公司大眾集團財報顯示,2024年電動車業務虧損達21億歐元,燃油車則貢獻了65%的利潤。


盡管奧迪在燃油車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但在電動車方面,與比亞迪、特斯拉等仍相差甚遠,需要投入巨量的資金才能站穩腳跟。2024年,奧迪研發支出達42億歐元,重點投向了PPE電動平臺、智能駕駛及車聯網技術,但依然難掩銷量不佳的尷尬。


2024年,奧迪總營收645.3億歐元,同比下降7.6%;營業利潤為39億歐元,同比下降37.8%,連續第二年利潤大幅下滑。汽車銷量169.2萬輛,同比下降11.8%,其中純電動車銷量16.4萬輛,同比下降7.8%,僅占總銷量的9.7%。


在業績壓力面前,奧迪也不得不從重金鍛造電動車短板,轉向繼續發揮燃油車優勢,畢竟基本盤在那里、市場需求在那里,止跌企穩甚至回升才是當務之急。


前任奧迪CEO杜斯曼提出的激進戰略未達預期,招致了大眾集團CEO奧博穆的不滿而“下課”。新任CEO高德諾暫停全面電動化轉型、回歸業績不佳現實,無疑是改頭換面的關鍵一招。


就在奧迪剛宣布延長燃油車的生產計劃,奔馳CEO康林松也表示,由于電動車普及速度不如預期,奔馳將比原計劃更長時間保留內燃機車型。就在2024年2月,奔馳將電動化目標推遲五年,計劃未來十年內繼續生產內燃機汽車。


奧迪、奔馳等的集體轉向,讓同為BBA陣營的寶馬備受鼓舞(至今沒有明確全面電動化時間)。


2024年,雖然寶馬營收、利潤雙雙下滑,但電動化轉型加速:電動車銷量59.3萬輛,同比增長5%,其中純電動車銷量達42.7萬輛,同比增長13.5%,占總銷量的17.4%,成為主要增長動力。



04 結語


歐美車企的集體轉向,說明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策略”,因時、因地制宜,方是發展之道。


2021年正值綠色低碳浪潮席卷全球之際,汽車電動化轉型既是政治正確,也是市場所向;如今,全球經濟盡顯疲態、關稅壁壘高筑,堅信“電動車是未來”的同時,也要承認“燃油車仍是現在”。


當前,全球汽車市場發展存在明顯差異。中國電動車高歌猛進,外資或合資燃油車企業集體敗退;而歐美市場還未迎來電動化加速拐點,燃油車需求依舊旺盛,多元發展、一地一策才是跨國車企的應對之道。


其實,除了不放棄燃油車,在混動蓬勃發展的當下,是否堅守純電動路線,也是電動車企亟待思考的問題。


商務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衡东县| 渭源县| 石渠县| 海原县| 嘉义县| 张家川| 盐山县| 临漳县| 错那县| 凤冈县| 靖边县| 吉水县| 九龙县| 清徐县| 连平县| 罗甸县| 诸暨市| 麟游县| 正镶白旗| 禹州市| 荔波县| 射阳县| 夏邑县| 崇州市| 纳雍县| 石景山区| 崇礼县| 莱阳市| 泌阳县| 城口县| 永顺县| 韶山市| 神池县| 德惠市| 子洲县| 古田县| 安庆市| 温宿县| 延津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