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亚洲伦理影院,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今天是20250726星期六 距離2060碳中和還有12576天
熱點關鍵詞:
2025 07/22

李昱璇

來源:綠研所

為什么全球都在推動綠電直連~

字體:
分享到:
掃一掃
摘要:綠電直連是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通過專用線路直接向特定用戶供電的模式,可實現發電與用電的物理綁定和清晰溯源。全球多國已開展實踐,如中國江蘇試點、歐洲私有線路直供、美國微電網項目等。該模式通過專線輸電、數字化平臺、儲能支持等技術手段保障供電穩定性,同時與碳市場、綠證體系聯動,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綠電直連是指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如風電、光伏、生物質能)不經公共電網中轉,而通過專用線路直接向特定用戶供電的一種模式。

這一模式實現了發電端與用電端的物理綁定,可對所供電量進行清晰的溯源。

在全球范圍內,隨著企業綠色轉型和碳減排壓力增大,點對點直供正受到各國政策和市場主體的關注。

我們整理了全球典型案例、政策激勵、與碳市場及綠證聯動機制等,拆解其未來空間。

捕獲.JPG

01

各國推行綠電直連情況


各國在推進綠電點對點直供方面進展不一,但一些地區和企業已經開始實踐:

 我國近期開始試點綠電直連模式。2025年2月,江蘇省率先啟動綠電直連供電試點,首批5個項目連接當地的新能源電源和電池制造企業(常州、蘇州各1家,鹽城3家),通過新建專線直接供電,以滿足出口產品碳足跡要求。

由于歐盟電池法規要求提供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我國政府將綠電直連視為應對歐洲“綠色貿易壁壘”的工具

然而在嚴格定義下,真正“一對一”專線直供的案例在國內目前仍非常少見。更多的是“零碳園區”等形式,在園區內由一根綠電專線輸送給多個企業(點對多),廣義上屬于直供模式的一種探索。

歐盟法律允許發電企業和用戶建設“直接線路”(Private Wire)繞過公共電網供電,各成員國對此有明確規定。

例如丹麥法律要求直連線路的所有者只能是發電設施所有者、用電設施所有者或兩者的聯合體,不得由第三方電網公司持有。

這種產權規定確保了直供線路的獨立性,避免第三方將其接入公共電網而破壞直連的封閉屬性。在實踐中,不少歐洲企業采用私有線路直供。

例如在意大利,都靈的L’Oréal工廠與能源公司Enersol合作,由后者投資建設3?MWp光伏電站,并通過專線直供工廠用電。雙方簽訂了20年的直接購電協議(PPA),L’Oréal以略低于市價的電價購買電力,約有30%的廠區用電由該太陽能電站供應,電費成本降低了8–12%

比利時Volvo根特工廠也在廠房屋頂部署了15000塊太陽能板并利用本地風電,通過直接供應滿足約16%的用電需求,每年節省能源支出約20萬歐元。

歐洲還有一些數據中心或工業園區選址在可再生能源園區內,實現就近直接供電。例如丹麥正在探索在風電場內建設數據中心,使數據中心直接使用園區內風電和儲能供電,以提高供電綠性和穩定性。

在美國等國,傳統上大型可再生能源采購多通過電網輸電的PPA或虛擬PPA實現,直接拉專線的情況相對少見。這主要因為很多地區電力市場監管不允許繞過公共電網直接交易。不過,也有例外案例和趨勢:一些工業和商業園區正采用微電網或自備線路,實現本地可再生能源供應。

例如美國亞利桑那州正建設名為“The Hive”的項目,計劃在數據中心園區內配套340?MW太陽能電站和儲能微電網,為數據中心提供獨立電力。

又如部分礦業和偏遠地區企業,在澳大利亞、非洲等地通過與新能源開發商簽訂現場直供協議,在礦區附近建太陽能/風能電站供電,以降低對柴油發電的依賴。

這些案例體現出在電網薄弱或電價高企地區,點對點綠電直供具有經濟吸引力,不僅降低長期用能成本,還提升供電可靠性。

一些發展中經濟體也開始引入直接綠電交易機制。越南在2024年頒布了第80號法令,首次允許大型用戶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商簽訂直接購電協議(DPPA)。

其中一種模式即“現場直供”(on-site DPPA),也稱私有線路PPA,由發電商與用電企業通過一條私有輸電線直接供電并按商定電價結算。此模式通常要求電源與用電設施地理上接近,并專供該企業使用。

越南此舉為東南亞地區探索綠電直供樹立了標桿。此外,印度等國通過“開放接入”政策也鼓勵大用戶直接向可再生能源項目購電,盡管需要支付過網費等附加費用。

總體來看,全球已有多個國家和企業實踐了點對點綠電直供,從發達國家的工業直供項目到新興市場的政策試點,均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02

技術與基礎設施:輸電路徑、數字平臺與儲能支持


點對點綠電直供在技術上并無不可逾越的難題,關鍵在于建立專用輸配電網絡及配套的智能管理系統:

專線輸電路徑: 實現直供通常需要鋪設獨立的輸配電線路,將新能源電站的電力直接送達用戶端。例如,我國的實踐經驗是,在電網主干網絡之外新建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配電專線,將綠色電力從匯入公共電網的變電站引出直達用電企業。

這種專用線路減少了輸電距離和損耗,實現近距離“點對點”傳輸。在歐美,被稱為“私有線”或“直接線”的基礎設施也用于類似目的,由項目投資方自行建設和維護。這類線路通常避開公共電網路徑,從而實現物理上的閉環供應。

數字化平臺與智能控制: 為保障直供電力的穩定和可追溯,數字化能源管理平臺發揮重要作用。

一方面,交易撮合和溯源平臺用于記錄直供電量和來源,確保用電企業能夠證明其用電對應特定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在直供交易需通過電力交易中心備案,并獲取綠色電力證書(綠證)作為消費綠電的憑證。

另一方面,微電網控制和負荷管理系統被廣泛應用于源網荷協同。許多直供項目實質上運行為一個局部微電網,使用數字控制技術實時平衡發電側輸出和負荷需求。

當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時,智能調度系統可優先將有限的綠電供給關鍵負荷,并自動切換至備用電源或公共電網補充。

此外,區塊鏈技術在一些試驗性項目中用于點對點能源交易,提升數據透明度和可信度。例如澳大利亞、歐洲的社區能源交易項目曾采用區塊鏈平臺讓鄰里直接交易屋頂光伏電力,實現真正的點對點能量交換及結算。這類數字平臺為未來更廣泛的分布式綠電交易提供了技術雛形。

儲能與備用: 由于風能、太陽能等具有間歇性,為維持直供模式下供電的連續可靠,儲能技術是重要支撐。典型做法是在直供項目中配置電池儲能電站,以在可再生出力高時存電、在出力低時放電,實現調峰填谷。儲能的介入可以平滑可再生電源的波動,保障特定用電設備對電能質量和持續性的要求。例如數據中心、精密制造企業若采用直供,往往需要部署高可靠性的電池儲能或超級電容作為瞬時備用,以避免閃斷。

另一方面,即使有儲能,大多數直供項目仍保留與大電網的聯絡作為最終后備。公共電網相當于一個“超級備用電池”,在連續陰雨或無風等極端情況下提供兜底電力。

因此,直供項目在技術上一般設計為源-網-荷-儲一體化:既發揮本地新能源+儲能的作用,又與主網保持必要的連接和安全保護。

這樣的架構既能確保綠電供應的可追溯和高比例使用,又兼顧了供電安全。

許多領先企業的直供項目融合了上述技術。例如,前述丹麥的可再生能源園區數據中心項目采用了風電+電池+BESS控制系統的微網方案,實現數據中心用電100%來自園區內風能且實時平衡。

又如寶馬集團在德國萊比錫工廠通過專線直接使用鄰近風電場的電力,并引入了一座大型電池儲能緩沖,以確保汽車生產線不受風況波動影響。這些項目表明,通過數字化平臺監控、智能調度以及儲能設施的配合,點對點直供模式的技術可行性和供電品質都得到有力保障。

03

政策支持與激勵機制


各國政府正通過政策和機制設計來支持和規范綠電直供模式的發展:

我國: 2025年我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的通知》,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了綠電直連的定義、原則和各方權責。

政策要求直供項目原則上由用電企業(負荷方)承擔主責,專線應由用電方或發電方投資建設,電網企業不得投資參與。

這實際上劃清了用戶直供和公共電網的邊界,確保直連線路獨立性和責任劃分。此外,《通知》規定了源荷消納比例(自發自用電量不少于總發電的60%、用電量的30%,并逐步提高)以保證新能源就近利用率。

在費用方面,我國政策強調:直供用戶仍需按規定繳納輸配電費、系統備容量費、政府基金附加等費用,不得因直供而減免。這確保直供企業不因少用公共電網而逃避對電力系統固定成本的承擔。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激勵措施,例如江蘇省在試點中對參與直供的新能源電站和用電企業給予政策性支持,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專線,并針對出口型企業的剛性需求“一企一策”定制供電方案。

歐盟及成員國: 歐盟層面鼓勵通過長期合同(如PPA)穩定電力市場,并增強工業競爭力。在2023年的市場改革提案中,歐盟委員會強調促進包括PPA在內的長期綠電合同,以降低企業受現貨電價波動的影響。

對于點對點直供(EU術語稱“直接線路”),歐盟電力市場指令允許其存在但要求成員國立法監管。如前述丹麥明確了直連線產權歸屬,德國《能源法》也對自備線路供電有豁免電費附加的條件。

美國: 在部分州,法規允許“大用戶直購電”(Direct Access)機制,企業可繞開當地公用事業直接向發電商買電,但通常仍使用公共電網輸電,需支付接入及過網費。

美國尚無聯邦層面的直供政策,但一些州對分布式能源直供和微電網友好,如德克薩斯允許私建輸電線供自有或關聯設施用電。

在印度等國,開放接入政策規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向大工業用戶直供的條件,并鼓勵州電網給予優惠輸電費率或減免可再生購電附加費以促進企業綠電采購。不過近期印度也開始對開放接入征收交叉補貼電費,平衡電網收益。

越南等新興國家: 越南在2024年出臺DPPA試點政策,是政府主動支持企業采購綠電的最新例證。根據法令,大型用戶可以通過現場直供(私線)或離網合約(虛擬PPA)的方式從可再生能源項目買電。

其中現場直供模式下,發電商需自建和運營私有輸電線路(越南電力公司EVN不壟斷此環節),并允許富余電力仍可賣給EVN。這實際上是對電網準入的有限放開。越南政府還未明確私線收費標準及許可細節,但規定企業可自由商定電價并簽長期合同,政府部門備案監管。

這體現了政策對直供模式的支持態度。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如菲律賓、印尼也在研擬允許可再生能源項目向工業園區或大用戶直接供電的政策,為吸引投資和滿足外資企業的RE100承諾。

除了準許直供,各國還通過補貼和認證等鼓勵企業參與。例如,一些歐洲國家對通過直供使用綠電的企業在碳排放核算或能源稅上給予優惠(如德國對證明使用本地綠電的企業減免部分可再生能源附加費)。

在我國,雖然直供用戶需付各項費用,但由于可避免部分長距離輸電損耗,一些試點企業預計電費支出可減少15-20%(取決于項目距離和協商費用)。

此外,各國的出口導向政策也成為隱性激勵——為了符合歐美市場低碳產品標準,企業有內在動力參與綠電直供,即使成本可能略增也視為進入國際市場的“門票”。總體看,政策主要在提供許可和規范(保障安全、公平),直接的財政激勵相對有限,但碳法規和市場準入的外部壓力正促使企業自發投入直供模式。

04

直供交易與碳市場、綠證、綠色金融的聯動

1. 碳市場與碳核算

 點對點綠電直供與碳減排目標緊密相關。對于用電企業而言,直供的可再生電力可直接降低其范圍二溫室氣體排放。在有碳交易體系的地區(如EU ETS),這意味著企業實際間接減排,可以減少購買配額的需求或騰出配額出售。

更重要的是,在國際貿易中產品的碳足跡正成為硬性指標。歐盟推出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和《電池法案》都要求進口產品計入生產用電的碳排放。歐洲法規草案顯示,其認可的電力碳核算方法僅包括“國家平均電力碳強度”和“直連供電”兩種。

這意味著,對于出口歐洲的我國產品,如果企業能夠證明使用的是直連的低碳綠電,其產品碳足跡將顯著低于使用普通電網電力(我國平均電碳強度較高)。

然而目前我國的綠證尚未被歐盟承認 ,因此物理直供成為我國出口企業繞過碳壁壘的有效途徑。通過專線直供并經獨立核查,企業可在碳足跡報告中主張使用零碳電力。

這種國際規則的導向實際上把點對點直供納入了全球碳市場和貿易體系的一環:綠電不再只是環境行為,而直接影響到產品競爭力和關稅成本。

2. 綠色電力證書(綠證)

無論是否直供,大多數國家都有綠色電力證書或保證機制來標識可再生電力屬性。例如歐盟的可再生能源產地擔保(GO)、美國的可再生能源證書(REC),以及我國的綠色電力證書等。

對于直供項目,如何處理綠證與電力分離的問題值得關注。在傳統模式中,電力通過公共電網交易,綠色屬性可以單獨簽發證書交易;但在直供模式下,用戶直接消費了綠色電力,其環境屬性按理應該由用戶享有。

我國目前要求直供項目在電力交易中心備案后“再拿綠證” ,表明即使物理直供,也需要通過官方綠證來確認其可再生屬性,從而獲得社會和國際認可。

同樣在越南新政中,附錄規定直供或虛擬PPA的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碳減排額(類似REC或碳信用)歸發電方所有,可轉讓給用電方。未來這些減排憑證有望納入越南國內碳市場。

這說明綠電直供正逐步與證書和碳交易體系對接,形成一套體系化的認證和交易機制:發電產生綠色屬性——賦予/轉讓給用電企業——企業用于抵消自身碳排放或滿足監管要求。

如果在國際上能互認這些證書(當前歐盟不認我國綠證是一大障礙),將有助于構建全球統一的綠電消費認可體系。

3. 綠色金融

 點對點綠電直供的發展也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和配套專線建設本身符合綠色金融的投資范疇,許多項目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貸款等方式融資。例如歐洲一些大型企業的現場直供項目由第三方投資建設,投資方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籌資,企業則簽署PPA保障長期收益,這種模式降低了融資成本。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銀行推出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借款企業若達成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標即可獲得貸款利率優惠。這為企業主動采購綠電提供了財務激勵。

某些企業購電協議本身也引入可持續條款——被稱為“可持續鏈接PPA”,將購電價格或條款與企業的環境績效指標掛鉤,若企業超額完成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標,可獲得更優惠的電價。

此外,ESG投資者和供應鏈金融也在關注企業用能結構。采購直供綠電、降低碳足跡有助于企業獲得更高的ESG評級,從而吸引長期資本。

總體而言,綠電直供正在與綠色金融形成良性互動:金融機構為綠電項目和用戶提供資金支持和激勵機制,反過來企業的大規模綠電采購又創造了更多綠色投資機會。

05

企業綠電采購方式與全球趨勢


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企業承諾100%可再生電力(RE100倡議等)并通過多種方式采購綠電,包括現場直供、實體PPA和虛擬PPA等,呈現出如下趨勢:

大型科技和跨國企業引領采購熱潮: 科技巨頭和跨國公司是綠電采購的先行者和主力。根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亞馬遜以累計簽約34?GW的可再生能源容量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購電協議(PPA)買家。

緊隨其后的是微軟(23.2?GW)、Meta(14.4?GW)和谷歌(11.1?GW),這些公司通過長期PPA鎖定了海量的風電、光伏項目容量,用于抵消其全球業務用電。

除了科技公司,通信、制造、金融等行業的大企業也在加入:例如法國石油企業道達爾(TotalEnergies)也采購了4.4?GW用于自身轉型,美國電信運營商AT&T采購約3.1?GW,麥當勞餐飲集團也簽約了2.8?GW的可再生電力。這些企業往往綜合運用多種合同模式,在全球各地布局項目,以實現就近消納或成本優化。

合同形式多樣化: 企業綠電采購合同主要有實物PPA(Physical PPA)和虛擬PPA(Virtual PPA)兩類。

實物PPA包括直接私線供電的模式和經由電網輸電的模式。直接私線(點對點直供)能夠物理交付電力,買方可明確對應到特定項目電量,避免中間環節。另一種實物形式是通過電網“轉售”——即發電商將電力注入電網,由電力零售商或電網公司按同等電量交付給用戶(常稱為Sleeved PPA),用戶仍與項目簽訂長期合同鎖定綠色電量。

虛擬PPA則是金融合同,發電商把電賣入批發市場,用戶仍從當地電網用電,但雙方通過差價合約結算約定電價和綠電量。虛擬PPA不涉及物理輸電限制,因而在跨州、跨國采購中廣受歡迎。

當前趨勢是,虛擬PPA在北美、歐洲大量增加,因為它靈活且不受地域限制;而直接/私線PPA在特定條件下(如用電方臨近電源或追求24/7綠電供應)也在增多。例如微軟等公司在數據中心附近建設專屬可再生能源并直供,以實現特定園區全天候使用清潔電力。

交易規模快速增長: 全球企業PPA市場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據統計,2023年全球企業簽約的可再生能源容量達到46 GW,創下新紀錄。這比五年前有了數量級的提升(2018年約14 GW,2019年20.6 GW)。

在區域上,美國是最大的企業PPA市場,但歐洲增長更為迅猛:2024年歐洲企業PPA簽約量達19 GW,西班牙、德國等國領跑,涌現大量光伏、風電合同。

新興市場如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的企業購電也在起步。一項研究顯示,2021年全球約35%的可再生能源購電由企業通過PPA完成,比2017年提升近一倍。盡管2022年該比例略降至31%,整體趨勢仍然上升。可見企業已成為可再生能源投資的重要驅動力,占據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

24/7清潔電力與組合方案: 越來越多領先企業從“購買綠電抵消年總量”走向“實時匹配用電”。Google、微軟等提出了24/7碳無排放電力的目標,即每個時段的用電都由本地無碳電源覆蓋。

這促使企業采購策略更加精細,不僅購買風光發電,還搭配儲能、需求響應,以及簽署不同時間屬性的PPA組合(如白天光伏+夜間風電)。

這與點對點直供結合起來,就需要更復雜的源網荷儲協調和多合同架構。例如Google在其數據中心通過同時采購若干風場和光伏場的電力并引入電池,實現全年每一小時都接入清潔電。

雖然絕對的24/7尚難完全達成,但這種趨勢推動市場出現按小時綠電證書、實時綠電交易等創新機制,使綠電消費體系更加完善。

中小企業與聚合采購: 值得關注的趨勢是,中型企業和公共機構也開始參與綠電采購。一些用電量相對較小的企業通過聚合PPA(Aggregated PPA)的方式聯合采購,由多個買家共同簽約一個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分享電力和收益。

例如歐洲出現了幾個企業聯合采購風電場的案例,每家分得部分電量和綠色憑證。這降低了單個企業的門檻。各國政府機構、大學等也在簽署長期綠電合同以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這一趨勢表明,綠電直供和PPA不再只是巨頭的游戲,更廣泛的行業參與將進一步擴大綠電交易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綠電直供作為綠電消費的一種先進模式,正在全球范圍內從概念走向實踐。發達國家通過成熟的PPA市場和私有線項目提升了企業可再生電力使用率,新興經濟體也在政策上突破電網壟斷為直供打開通路。在技術上,專線輸電、數字平臺和儲能系統的結合保障了直供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政策層面,公平接入與費用分攤原則得到強調,同時綠色貿易規則又倒逼直供模式加快落地。直供交易與碳市場、綠證體系正逐步銜接,未來有望形成完整的綠色電力消費生態。

展望未來,越來越多企業將通過PPA(無論虛擬或直供)獲取清潔電力,企業采購將繼續支撐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增長。在追求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乃至全天候清潔電力的道路上,點對點綠電直供將扮演重要角色,成為能源轉型中創新且實用的解決方案之一。



商務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房产| 美姑县| 罗源县| 军事| 西畴县| 沛县| 佳木斯市| 太湖县| 黄大仙区| 泸州市| 湖州市| 泽普县| 孟津县| 财经| 丹阳市| 潮安县| 邵东县| 崇信县| 江山市| 全椒县| 沾化县| 琼结县| 探索| 西和县| 霸州市| 句容市| 丰镇市| 溧阳市| 九龙城区| 呼伦贝尔市| 庆城县| 老河口市| 福泉市| 桃江县| 钟祥市| 额尔古纳市| 池州市| 南江县| 思南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