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環境不確定、政治辯論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美國企業對可持續發展投資的熱情卻未受到實質性影響。根據EcoVadis最新發布的《2025年美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展望報告》,87%的企業在2025年選擇維持或增加可持續發展預算,這不僅顯示出企業領導者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堅定承諾,更彰顯了企業對于長期價值創造與風險管理的深刻理解。
EcoVadis 聯合創始人兼聯合首席執行官 Pierre-Francois Thaler
這份報告涵蓋了對400名企業高管的調查,受訪企業多為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美國公司。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48%)的企業表示可持續發展投資水平保持不變,而值得注意的是,31%的企業采用了“沉默投資”(Greenhushing)戰略,即增加投資但刻意減少公開披露。這種策略反映了企業戰略重心的轉變:可持續發展正逐步從企業的品牌營銷手段轉向企業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戰略,即:
48% 保持投資水平不變;
31% 增加投資但減少對外宣傳(被稱為“綠色沉默”Greenhushing);
8% 完全停止外部溝通但繼續內部投資;
僅有 7% 表示減少了可持續發展行動。
具體而言,可持續性投資對供應鏈的積極影響尤其顯著。65%的企業領導者認為,可持續實踐能夠提高供應鏈的韌性,有效降低運營風險、節省成本,并顯著增強品牌的市場競爭力。這一觀點獲得了企業財務高管的強烈共識,其中52%的人士明確指出,可持續發展直接支撐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而非簡單的額外成本,即:
65% 的受訪者表示供應鏈可持續性是“增長加速器”;
52% 的財務負責人將其視為長期競爭力的驅動力;
62% 的董事/副總裁和 59% 的C-suite高管認為其有助于客戶吸引與留存;
僅有 19% 認為其是“成本中心”。
盡管如此,企業也表達了對監管放松所帶來的潛在風險的擔憂。47%的高管預測,削弱ESG監管將直接增加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風險顯著升高,并進一步推高消費者物價。此外,高達63%的高管警告稱,監管倒退可能引發更多的負面后果,包括數據透明度下降、企業問責性降低,從而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績效造成深遠影響,即:
47% 認為會加劇供應鏈中斷;
41% 擔心氣候成本將抬高消費者價格;
39% 的C-suite高管關注關鍵原材料供應下降所引發的通脹;
40% 的中層高管認為可能導致供應鏈地區戰略大調整;
63% 的高管表示,ESG監管的倒退可能“適得其反”或制造更多風險。
當前企業合規形勢依舊嚴峻。僅有13%的企業表示已完全準備好應對包括歐盟企業可持續報告指令(CSRD)、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加州溫室氣體披露法案(SB-253)和加拿大現代奴隸法案等四項主要法規。特別是加拿大現代奴隸法案的遵守更具跨境影響力,由于美國企業在加拿大擁有業務或供應鏈合作關系,因此遵守該法規對于維護市場準入、避免法律訴訟風險以及滿足國際客戶和投資者的合規需求至關重要,即:
CSRD(歐盟企業可持續報告指令)——53%表示已準備;
SB-253(加州溫室氣體披露法)——53%;
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44%;
加拿大現代奴隸法案——39%。
面對復雜的合規挑戰與數據質量問題,企業正積極采取技術手段應對。57%的企業已部署ESG風險映射工具,49%的企業搭建了供應商參與平臺,未來一年內,這些技術投入趨勢仍將持續增強。
57% 已部署ESG風險映射工具;
49% 建立供應商參與平臺;
34% 使用供應鏈映射工具;
18% 部署了Scope 3(間接排放)碳熱點識別工具。
在未來12個月內:
53% 的企業計劃繼續擴大ESG風險管理工具應用;
33% 計劃投資碳參與平臺;
僅 11% 表示不打算進行任何ESG技術投資。
EcoVadis聯合CEO Pierre-Fran?ois Thaler強調:“即使企業可持續性問題變得政治化,企業高管們仍清醒地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才是真正確保供應鏈穩定運行、提升客戶忠誠度和企業韌性的關鍵所在。”
展望未來,那些快速行動、戰略清晰并積極投資于技術和合規管理的企業,將不僅能有效規避當下的風險,更能在全球市場持續的變局中獲得顯著的競爭優勢,真正實現從單純的合規導向轉變為戰略韌性建設。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