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鋰、隔膜兩條關鍵賽道接連召開閉門會,鋰電產業釋放明確反內卷信號。
8月22日上周五,10家磷酸鐵鋰企業于深圳進行行業閉門會議,共同商討應對磷酸鐵鋰產能過剩,尤其落后產能的解決方案;次日(8月23日),濕法隔膜企業在蘇州開反內卷閉門會,此前8月8日干法隔膜已先行此類閉門會。
與會陣容囊括行業頭部與核心玩家。鐵鋰閉門會參會企業包括湖南裕能、萬潤新能、安達科技、友山科技、豐元鋰能、常州鋰源、天原鋰電、德方納米、當升科技子公司當升蜀道(攀枝花);隔膜閉門會參會企業包括星源材質、恩捷股份、惠強新材、博盛新材、滄州明珠、康輝新材等。
閉門會以反內卷主題,倡導行業自律。隔膜閉門會上就銷售價格應位于成本線之上,國內除了已規劃的產能外不再新增達成共識。
不僅是鋰電主材本身對于反內卷進行自律表態,空談之外,反內卷已從自律、政策、合規多維度與產業出清節奏共振。
鋰電產業處于底部周期已久,2025年在出貨增速、產能利用率、價格等方面出現回暖跡象,出清節奏行至尾聲。
在此階段,自律共識通過穩定行業定價和控制新增產能,為低端產能有序退出創造市場條件,讓“市場情緒與企業行為同步”,成為反內卷體系中的首要一環。
然而,單靠企業自律仍難以觸及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尤其是對鋰電產業這種此前以規模、市占為競爭焦點的產業。
政策和合規手段的接續登場,將反內卷落到真正的供給側,如提高擴產門檻、強化資質審查、明確定價與成本紅線,直接作用于低效或違規產能,進一步促進反內卷,加速行業優勝劣汰。
反內卷的風怎么吹?
自律、政策、合規與出清基本面共振
碳酸鋰環節在過去兩個月的實踐,已經為鋰電全產業鏈提供了清晰的路徑與鏡鑒。其發展路徑沿時間線可以梳理如下:
5月底,中汽協發布行業倡議,要求企業遵循公平競爭原則,不得低于成本價格傾銷,為行業自律提供初步方向;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為市場指明監管方向;
7月3日,工信部召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14家頭部企業及行業協會座談,并推動簽署《行業自律公約》,要求企業從7月起階段性減產控產,以修復市場供需關系、緩解產能過剩;
7月中旬,地方監管進一步跟進,宜春市自然資源局要求8家礦山企業完成礦種變更儲量核實報告,清理違規礦權;
8月,部分違規礦山被責令停產,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停工落實,供給端基本面震蕩,碳酸鋰價格中樞階段性回升。
碳酸鋰反內卷表現出清晰的節奏。首先呼應市場情緒,行業發起自律倡議,隨后政策明確監管紅線,再由地方執法落地,最終作用于供給端,加速低效產能退出。
這一過程并非簡單托市,無論是行業自律還是政策、合規,都與行業已進入出清尾聲的基本面同頻。
指出,鋰電產業已接近出清尾聲的階段,供需結構與價格信號都顯示產業回暖。
2025年上半年,鋰電池產業鏈整體同比增速超過40%:電池端出貨776GWh,同比增長68%,其中動力電池477GWh,占比61.4%,同比增長49%,儲能電池265GWh,同比增長128%。
材料端正極材料210萬噸,同比增長53%,其中磷酸鐵鋰161萬噸,占比77%,同比增長68%;負極129萬噸,同增37%;電解液87萬噸,同增45%、隔膜136億平,同增49%。
產能利用率也已回升至健康區間,鋰電池、磷酸鐵鋰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環節現階段TOP10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5%、80%、72%、65%、63%。
價格方面,除了隔膜內卷價格仍在下滑,其余主材低點已過。
在這樣的供需與運行背景下,監管與合規工具的邏輯并非用行政手段長期撐起價格,變成了“抬門檻、嚴標準、促出清”。通過收緊礦權/產能準入,把低效、違規或成本曲線明顯偏離行業合理區間的產能擠出,加速剩余低端產能的退出,縮短亂序競爭的持續時間。
反內卷推動市場競爭進入新階段
鋰電創新活力有望釋放
有觀點指出,成功的反內卷帶動鋰電產業全面的價格回升。若供應鏈利潤率回歸可持續水平,電池平均售價可能上漲中高雙位數百分比。
出清加速、價格回升同時,業內也有擔憂聲音出現,在終端需求增量信號尚不明確的背景下,若上游價格明顯反彈,終端成本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或對出清節奏構成挑戰。
從產業運行邏輯來看,價格修復并不意味著簡單的成本轉嫁,更大的意義在于推動行業競爭方式的轉變。隨著低效產能出清、需求向頭部集中,競爭焦點可能逐步由價格轉向效率與技術,產業鏈的創新活力有望得到釋放。
反內卷參與的是行業出清過程中的必然階段。
低端產能在技術性能、生產成本等方面往往處于劣勢,在行業升級周期里通常會逐步被淘汰。但在過去兩年的價格戰中,這類產能通過降價換量延緩了出清節奏;若疊加下游壓價因素,高端產能將被迫跟隨降價以維持份額,形成利潤空間長期受損的局面。
無論是行業自律還是政策、合規等強力方式,反內卷若能得到執行,低效產能或將加速出清,需求則可能更集中地流向具備成本和技術優勢的企業。
在近期召開閉門會的隔膜環節,不同玩家對市場波動的承受力和策略選擇并不相同,企業間毛利率差異較大,頭部企業可超過20%。
有分析認為,反內卷若得以落實,濕法隔膜價格存在5%~8%的上行空間,干法隔膜價格有上調可能,但由于整體利用率下降,企業需同步調整產能;在更長周期內,半固態電池配套的骨架隔膜、氧化物體系等技術路線已逐步進入量產驗證階段。
而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方面,GGII指出,磷酸鐵鋰整體產能利用率仍不高,但結構性緊張已經顯現。
部分頭部企業產能利用率超過90%,進一步擴產或代工成為需求;而不少中小企業因產品質量未能進入一、二線客戶供應鏈,產能利用率長期偏低。隨著三代半、四代產品的加快放量,以及工藝升級帶來對舊產能的折價適配,部分落后產能正處于被動淘汰過程中。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