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歐洲氣溫“高燒不退”。
由于“熱穹頂(heat dome)”籠罩,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在今年六月和七月均遭遇了異常熱浪。上一輪極端高溫還歷歷在目,新一輪致命熱浪又開始席卷歐洲了。
眼下,高達44攝氏度的創紀錄高溫正襲擊南歐,從法國勃朗峰到意大利維蘇威火山,極端氣溫已經導致多人中暑身亡。科學家警告稱,氣候條件可能像“燃燒彈”一樣引發地中海大面積野火。
在意大利,預計本周晚些時候佛羅倫薩的氣溫將達到40攝氏度,一名四歲男孩因中暑死亡,意大利已向博洛尼亞和佛羅倫薩等七個主要城市發出紅色預警。
在西班牙,今年夏季的第二股熱浪已經持續了 11 天,根據國家氣象局 (Aemet) 的最新預測,熱浪可能會持續到 8 月 18 日。8月11日,西班牙氣象部門警告薩拉戈薩和巴斯克地區“極度危險”,并對該國幾乎所有其他地區發布了黃色和橙色預警。當天,特魯埃爾省伊哈爾的氣溫達到了 43.9°C,次日巴達霍斯市的氣溫達到了 45.5°C。
8月11日,法國的天氣導致全國一半以上的地區處于熱浪警告之下,法國大陸 96 個行政區中有 12 個處于最高紅色預警之下,46個省份將進入橙色預警。當天,法國昂古萊姆、貝爾熱拉克、波爾多、圣埃美隆和圣吉龍的氣溫均創下歷史新高,氣溫接近42攝氏度。
法國氣象局周二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本周一的最高氣溫達到了通常非同尋常、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除極西北地區外,法國幾乎全境都已進入極端氣溫警報的橙色或紅色區域。8月13日,五個省份進入最高警戒級別(低于昨天的14個),96個省份中,有69個進入橙色警戒。
來源:歐洲地區的極端熱浪
來源:weatherandradar
巴爾干地區也正遭受著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強度越來越大、頻率越來越高的熱浪的影響。阿爾巴尼亞和黑山已發布最高 39°C的高溫警報,希臘和土耳其西部也發布了最高 39°C的高溫警報。在克羅地亞,本周早些時候,亞得里亞海沿岸城市希貝尼克的氣溫攀升至 39.5 攝氏度。
氣溫創紀錄之際,科學家警告稱,氣候變化正在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是氣候危機的主要驅動因素。
與此同時,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的數據,歐洲的變暖速度比任何其他大陸都要快,自 1980 年代以來,歐洲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
熱浪不僅威脅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也日益影響歐洲核電廠運作。《能源經濟學》研究顯示,2010至2019年間,因氣溫升高導致冷卻水過熱而停機的事故,比1990至2009年增加了3倍,且未來十年恐怕將進一步惡化。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氣象分析師杰西·希克斯(Jess Hicks)表示:“夏季熱浪正在快速攀升——自2010年以來,每年增加0.85天。這種趨勢意味著法國核電站的冷卻水風險日益增加。”
歐洲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核能等基荷電力來源對于在沒有陽光或風力的情況下維持穩定的電力供應仍然至關重要。這一點在炎熱的夏日尤其重要,因為人們打開空調時,電力需求可能會激增。
而核電廠運作需大量冷卻水降溫,通常設于海邊或河川旁,但高溫天氣使河水、海水溫度上升,削弱了冷卻效能。法國、瑞士、美國等地多座核電廠曾因水溫過高而降載或停機。
來源:極端天氣給法國帶來更多的熱浪
來源:BNEF
《能源經濟學》研究分析2017至2023年的高頻(high-frequency)停電資料,再比對歐洲20國家的發電廠天氣數據。研究發現,與1990至2009年相比,2010至2019年因天氣因素而冷卻水溫攀升,導致核電廠停機的次數增加3倍。
由于氣候變遷,預計熱浪強度和持續時間將會增加。該研究考察了法國電力公司(EDF)旗下的舒茲(Chooz)與戈爾菲奇(Golfech)核電廠,這兩座核電站均依賴引流河水冷卻,未來水溫升高、流量減少將顯著增加停機風險。
研究得出結論,如果到2050年這兩座核電站仍在運行,舒茲核電站的停電次數將增加一倍,戈爾福奇核電站的停電次數將增加十倍。在最糟糕的年份,舒茲核電站約14%的發電量將需要削減。
高溫風險不僅是冷卻水升溫,還包括生態變化。日前法國格拉沃利納核電廠(Gravelines),因罕見的水母大量繁殖,過濾設備嚴重堵塞,4座反應爐自動關閉。
法國電力集團11日表示,位于法國北部的格拉沃利訥核電站因設備系統附近出現大量水母而停機,整座核電站暫停運營。
法國電力集團在聲明中指出,大量水母涌入導致水泵站過濾設備自動觸發保護機制,4臺反應堆機組于10日晚至11日清晨相繼停機。核電站內另外兩臺機組先前已關機停運,接受維護。
格拉沃利訥核電站位于法國北部省,臨海而建,共配備6座反應堆,總裝機容量5.4吉瓦,是法國最大的核電站,也是西歐最大的核電站。法國電力集團在聲明中海警告稱,未來兩天法國西南部的可能會出現突破43°C,加龍河和隆河流域高溫可能會沖擊部分核電廠冷卻。
來源:格拉沃利訥核電站附近的海岸上漂浮著許多水母
來源:AFP
法國媒體報道稱,全球變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有利于水母繁殖加快。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教授亨迪表示,核電站通常需要大量海水來冷卻反應堆,這些工廠的進水管有濾網,可以防止碎片和海洋生物被吸入冷卻系統,但大量水母會堵塞濾網,甚至死亡后會變成“凝膠”穿過濾網。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稱,冷卻系統流出的水,因水溫高于海水,導致水母數量增加。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海洋生物學顧問德里克·賴特告訴路透社:“水溫升高時水母繁殖速度會加快,而且由于北海等地區溫度升高,水母的繁殖窗口期也越來越寬。”
來源:浙能嘉興發電廠遭大量海蜇侵襲
來源:央視新聞
據公開報道,全球多處電廠都曾受到水母類生物的侵擾。
2021年11月,英國蘇格蘭的托內斯核電站緊急關閉近一周,因為水母堵塞了海水冷卻管道;2008年,一群水母導致美國加州一座核電站暫時關閉;菲律賓、韓國、日本和瑞典的部分核電站也被這種古老的生物“圍攻”過。
2024年9月,我國浙江嘉興平湖市的浙能嘉興發電廠遭大量海蜇侵襲,隨著海水進入發電站的取水通道,附著在過濾海水的旋轉濾網上,導致機器頻繁跳閘。為了防止機器故障,工人們24小時輪班抓海蜇,從9月18日到9月25日,電廠已累計抓了約5250袋、21萬斤。
全球變暖加劇,高溫沖擊的不只是核電廠,火力與水力發電同樣面臨挑戰。雖然化石燃料與核能的燃料來源不同,但兩者皆依賴高效冷卻系統,容易受到氣候影響。水力發電更直接受制于降雨量,一旦干旱導致水庫水位下降,可用水量減少,發電量便會大幅下滑,甚至被迫停機。
當面臨高水溫和低流量時,核電站運營商的選擇有限。 一種選擇是采用閉式循環冷卻系統,該系統對外部環境的依賴程度較低。然而,《能源經濟學》的研究發現,每座核電站改造此類系統的成本約為5億美元。另一個選擇是放寬對河流溫度的環境限制,允許反應堆在熱浪期間繼續運行更長時間。
法國電力公司一直在研究減少核電站耗水量的其他方法,例如捕獲核電站釋放的冷卻蒸汽。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