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利安德巴塞爾(LyondellBasell,簡稱LYB),其荷蘭總部近日宣布了一項引人注目的計劃:其位于中國大連的汽車高性能材料制造工廠,將在2025年前實現100%使用可再生電力。
根據這一計劃,大連工廠將成為LYB高新材料業務(APS)在亞洲區域內首家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運營的工廠。
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預計每年可幫助工廠減少近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其效果相當于從公路上減少約1,000輛乘用車的年排放量。
作為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化工行業約占全球總排放的5%~6%),化工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碳中和壓力與綠色轉型的大趨勢。
01
利安德巴塞爾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定位
利安德巴塞爾近年來已將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其全球核心戰略的關鍵支柱,并制定了明確的氣候目標和ESG(環境、社會、治理)戰略框架。 公司公開承諾,到2050年要實現其全球運營范圍1(直接排放)和范圍2(外購能源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為達成此長期愿景,LYB設定了清晰的2030年前中期減排目標:相較于2020年的基準水平,范圍1和范圍2的合計排放要削減42%,同時范圍3(價值鏈相關)的排放也要減少30%。 在能源結構轉型方面,利安德巴塞爾計劃到2030年,其全球范圍內采購的電力中至少有50%來自于可再生能源。 公司在2024年通過新簽署的多項電力采購協議(PPA),正朝著這一中期目標穩步邁進。 除了能源轉型,LYB還在積極推進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的創新。 例如,在2024年,公司基于回收塑料和可再生原料生產的循環和生物基聚合物產量已提升了65%,達到20萬噸,并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每年產銷200萬噸此類可持續產品的宏偉目標。 又如,為降低其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LYB已決定逐步關停旗下位于美國休斯頓的傳統煉油廠業務,此舉預計每年可減少高達約4000萬噸的范圍3排放。 這些遍布全球的實際行動,共同體現了利安德巴塞爾清晰的ESG戰略定位: 即通過大力投資新技術(如先進回收、生物基材料)、主動調整業務組合(剝離高碳業務)以及顯著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來切實履行其氣候承諾。 公司致力于在全球化工行業中樹立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形象。
02
大連工廠轉型的重要性
率先選擇大連工廠的原因
大連工廠之所以被利安德巴塞爾選為其在亞洲首個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示范基地,背后有多重考量。
一方面,中國近年來大力推動的綠色電力交易機制為工業用戶大規模采購清潔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和政策支持。
通過參與政府主導的綠電交易(涉及綠色電力證書GEC及綠色電力消費證書GECC等),LYB得以低于傳統化石能源電力的成本鎖定所需的風電和光伏電力供應。 這意味著,在大連采用可再生能源,不僅沒有增加工廠的運營成本,反而可能帶來了經濟上的節約或優勢。
另一方面,大連工廠自身的條件也較為有利。
作為2015年投建的先進聚合物解決方案(APS)生產基地,其主要從事聚丙烯基高性能材料的改性加工,生產過程能源消耗以電力為主。 相對于需要大量化石燃料供熱的傳統化工流程,大連工廠在技術上更容易實現能源來源的全面綠色化。
03
布局中國及亞太的戰略意義
大連工廠的綠色電力轉型,對于利安德巴塞爾在中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市場戰略布局具有深遠的意義。
首先,它有力地彰顯了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和持續投入。
就在2024年6月,LYB剛剛宣布在大連工廠增設第二條生產線,使該廠的年產能翻倍至約4萬噸,以更好地滿足中國汽車行業的需求。 公司高管明確表示,這次擴產是公司持續看好并致力于服務中國市場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此次宣布在大連率先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無疑將進一步鞏固LYB在中國的市場地位,積極回應中國政府對于產業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政策導向。 在更廣闊的亞太區域層面,大連工廠作為LYB先進聚合物解決方案業務板塊的首個“綠電工廠”,其成功經驗將為公司在區域內其他生產基地(如泰國、印度)提供寶貴范本和技術借鑒。
其次,這一舉措也有助于深化LYB與本土關鍵客戶(尤其是汽車制造商)和政府部門的關系。
通過主動擁抱并實踐中國的綠色發展政策,LYB樹立了負責任、有遠見的跨國企業形象,這將在未來的監管合規、市場拓展等方面轉化為無形競爭優勢。
04
對汽車高性能材料可持續創新的推動
利安德巴塞爾大連工廠的核心業務是為汽車行業提供關鍵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廣泛應用于制造汽車保險杠、儀表板、內飾件、結構部件以及車身外板等。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化、輕量化方向的加速轉型,整車制造商對其供應鏈的碳足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大連工廠全面采用清潔電力進行生產后,其所制造的高性能材料在生產環節的碳排放將大幅降低。 這將直接幫助下游的汽車制造商減少整車產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跡(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PCF),滿足市場對低碳汽車的需求。 正如LYB亞太區高管所指出的,在節能汽車需求持續增長的趨勢下,公司不僅要提供高性能的材料解決方案,更要與客戶攜手,共同推動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由此可見,大連工廠的轉型,實際上為汽車高性能材料領域樹立了一個重要的標桿:
它證明了產業鏈上游的材料供應商,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能源轉型,來賦能下游整車廠的綠色創新。
這無疑將激勵更多的化工及材料企業,在追求產品性能的同時,將可持續制造能力作為新的核心競爭力打造。
最終,這種趨勢會推動整個汽車供應鏈體系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綠色升級。
05
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潛在影響
成本效益與經濟性
與許多人“綠色必然昂貴”的印象不同,大連工廠此次轉型在經濟上可能實現了“意外之喜”。
得益于中國綠色電力交易機制提供的機遇,LYB采購清潔電力的綜合成本甚至低于使用傳統化石能源電力的成本。
這意味著,工廠轉向綠色電力不僅沒有增加運營負擔,反而可能在2025年實現成本節約。
這一結果向整個工業界傳遞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信號:
可持續的能源選擇與良好的成本效益完全可以兼得,綠色轉型不一定意味著犧牲利潤。
此外,在當前全球能源市場價格波動頻繁的背景下,通過簽署長期購電協議(PPA)鎖定價格相對穩定的可再生電力,還有助于企業對沖化石燃料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提高運營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供應鏈韌性與運營可靠性
大規模采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也給工廠的能源供應和運營帶來了新的考量。
一方面,使用多元化的清潔電力組合,并在電網層面進行采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單一能源來源的供應風險。
相較于完全依賴某種化石燃料,多源清潔電力讓企業不再那么容易受制于特定燃料的價格飆升或供應中斷。
另一方面,風電和光伏發電具有天然的間歇性和波動性。
如何確保需要24小時連續穩定運行的化工生產用電不受影響,是企業在擁抱可再生能源時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大連工廠此次通過接入國家電網獲取綠色電力,其背后需要依賴強大的電網調度能力和平衡機制,才能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滿足工業生產所需的高質量、高可靠性電力。
這也提示其他企業,在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時,必須與電力供應商、電網公司進行緊密協作,或考慮自建儲能、備用電源等措施,以確保生產運營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智能電網管理的日益成熟,可再生能源完全有潛力成為支撐化工廠等連續生產過程穩定運行的堅實后盾。
品牌形象與市場影響力
對于利安德巴塞爾這樣注重全球聲譽的跨國公司而言,大連工廠率先實現100%綠電運營,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品牌形象提升。
在投資者、客戶、員工乃至社會公眾日益重視企業ESG表現的大背景下,這一舉措將使LYB在化工行業內樹立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先鋒形象。
這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提升客戶(尤其是同樣注重供應鏈減碳的汽車行業客戶)的忠誠度。
為其高性能材料貼上“低碳制造”的標簽,將成為其在市場競爭中的一個差異化優勢。
此外,積極履行環境責任所帶來的良好聲譽,還可能在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雇主品牌)、改善社區關系、獲得政府認可等方面產生積極的連鎖效應,為公司帶來難以估量的長期無形價值回報。
06
未來展望與啟示
利安德巴塞爾大連工廠宣布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這一舉措在全球化工行業乃至整個制造業的綠色轉型進程中,釋放出一個強有力的積極信號。 它清晰地表明:即使是在傳統觀念中能源消耗強度大、碳排放高的重化工領域,借助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有利的政策環境,實現能源供應的全面綠色化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可以與商業利益并行不悖。 這一成功案例對于同行業企業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伙伴的可持續轉型,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示價值。
對化工同行的啟示
LYB大連工廠的實踐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范本,證明了大型化工生產基地完全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如參與綠電交易)獲得充足、可靠且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清潔電力。
這對于那些可能曾因擔心可再生能源供應穩定性、成本過高或技術不成熟而猶豫不決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它將鼓舞更多化工企業,特別是那些在全球或區域市場運營的跨國公司和本土龍頭企業,加快制定和實施自身的綠色能源戰略和部署計劃,以避免在日益激烈的綠色競爭中落后于行業先行者。
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啟示
對于上游供應商(如電力公司、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原材料供應商等)而言,來自大型工業客戶的綠色電力和低碳原材料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這將激勵它們加大對風電、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并推動整個能源供應體系加速轉型。
對于下游客戶(尤其是汽車制造、電子產品、消費品等對供應鏈碳足跡有要求的行業)而言,LYB的實踐證明了其上游關鍵材料供應商能夠積極響應并滿足他們的低碳采購需求。
未來,整車廠、品牌商在選擇供應商時,無疑將更加看重其生產過程的綠色化程度。
這將形成一種“綠色供應鏈”的倒逼機制,推動從原材料開采、加工到產品制造、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共同進步,最終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降低。
環境責任與商業成功并非對立
最重要的一點啟示是,利安德巴塞爾大連工廠的案例有力地駁斥了那種認為“環境保護必然犧牲經濟效益”的陳舊觀念。
它生動地展示了,積極履行環境責任、擁抱可持續發展,完全可以與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長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相輔相成,甚至可能開辟新的商業增長點。
在全球向凈零排放經濟轉型的宏大敘事下,那些能夠率先成功實現綠色轉型的企業,將更有可能贏得政策制定者、投資者、消費者和人才的青睞,從而在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