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2025年4月22日
上海氣候周2025·綠碳亞洲論壇
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廳成功舉辦
這場備受矚目的綠色盛會匯聚了國內外眾多精英
為推動氣候行動與綠色低碳發展搭建了高端交流平臺
負責任的汽車可持續供應鏈及材料
論壇上,“負責任的汽車可持續供應鏈及材料”圓桌對話為本場活動一大亮點,該圓桌由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主持,邀請了帥翼馳新材料集團副總裁張躍波先生、蔚來產品環保及可持續團隊負責人孟大海先生、玉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攀先生以及德國萊茵 TüV 大中華區客制化服務副總裁方為民先生等業內專家與企業代表共同參與。他們圍繞拆解汽車產業鏈的“循環密碼”等關鍵議題展開了深入而精彩的討論,從不同角度剖析了汽車產業鏈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分享了各自企業在推動汽車供應鏈綠色轉型、材料循環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與創新實踐,為與會者帶來了諸多啟發與思考,也為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與借鑒。
圓桌對話精彩回顧
杜歡政先生
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
帥翼馳新材料集團副總裁張躍波
稱輕量化是新能源汽車的必選項
但鋁的傳統生產卻是碳排放大戶
據測算火電生產1噸原鋁碳排放高達18-20噸
而再生鋁可降至1噸以下
張躍波先生
帥翼馳新材料集團副總裁
蔚來產品環保及可持續團隊負責人孟大海
補充道從車輛全生命周期看
傳統汽車70%以上的碳排放來自燃料使用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燃料周期
剩下的30%來自于車輛周期
包括上游的原材料、生產制造、物流等
但是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
車輛周期碳足跡的比例上升到50%甚至更多
蔚來啟動“車到車”閉環循環項目
聯合拆解、熔煉、認證伙伴
將退役試驗車輛的精細化拆解分類后
鋁合金部件經保級回收重新熔鑄為
新的滿足要求的鋁合金
進而期望做成新車部件
一方面形成資源閉環
減少資源消耗
另外一方面降低上游原材料的碳足跡
孟大海先生
蔚來產品環保及可持續團隊負責人
玉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攀
“報廢車不是垃圾,而是‘移動礦山’?!?/span>
王攀以數據佐證
傳統燃油車含鋁約5%
新能源車可達30%
高端車型甚至達80%
玉成通過精細化拆解
將車身鋁、結構鋁等按部位分類
并建立車型材料數據庫
為再生利用提供精準原料
拆得越細,再生價值越高
目標是讓回收鋁從哪來回哪去
王攀先生
玉成有限公司董事長
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客制化服務副總裁方為民
表達了對這一實踐的認可
他表示再生材料必須通過可追溯體系自證清白
TüV對玉成的拆解流程
帥翼馳的熔鑄工藝
及蔚來的應用環節進行全鏈認證
確保再生鋁成分、性能與原鋁一致
方為民稱信用背書不是蓋章了事
而是用數據鏈穿透產業鏈
方為民先生
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客制化服務副總裁
孟大海坦言,消費者接受度是再生材料應用的一個關鍵驅動力。蔚來NIO Life 時尚品牌,Blue Sky Lab,嘗試用生產余料制作服裝、箱包等用戶日常生活周邊產品,傳遞循環可持續理念。 杜歡政甚至現場“帶貨”:“我這件襯衫是玉米秸稈做的,耐克用回收鞋材造新鞋?!北砻髟偕坏扔诮导墸羌夹g升級的證明。帥翼馳張躍波強調,再生鋁產品完全對標原鋁標準,甚至通過“鋁液直供”模式減少熔煉環節,成本降低15%,碳排放削減40%。 大家共識清晰:單一企業無法成就循環經濟。蔚來作為“鏈主”,串聯玉成拆解、帥翼馳再生與TüV認證,形成“退役車-拆解-熔煉-新材料-新零件-車”的小閉環。 政策層面,杜歡政呼吁建立國家回收數據平臺,城市礦山開發需上升到資源安全戰略。中國每年報廢車將超3000萬輛,再生鋁、銅資源若能被高效利用,可減少30%的原礦進口依賴。 圓桌尾聲 圓桌最后,嘉賓們把玩著再生鋁制作的筆筒——不足200克的工藝品,承載著萬億級產業的綠色野心。正如杜歡政所言,循環經濟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當產業鏈的每個齒輪都咬合上“低碳邏輯”,中國制造才能在全球綠色浪潮中重構競爭力。 As the forum neared its end, guests handled pen holders made from recycled aluminum. These crafts, weighing less than 200 grams, symbolized the green ambitions of a trillion yuan industry. As Du Huanzheng said, circular economy is not an option, but a must - for survival. Only when every part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dopts low - carbon logic can "Made in China" rebuild i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green trend.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