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鍵要點
范圍二排放(能源使用產生的間接排放)的解決日益重要。隨著電力需求(尤其是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的激增,范圍二排放在企業排放中的占比不斷上升,成為脫碳的優先事項。
范圍二核算方法正在不斷發展——如今更先進的追蹤技術已成為可能。雖然基于位置和基于市場的方法均被《溫室氣體核算體系》所接受,但更精細的分析,包括全天候電力和碳匹配,將更好地應對電力市場的未來。
一些行之有效的脫碳手段,例如減少能源消耗、簽訂電力購買協議、采購綠色電價以及購買高質量的可再生能源證書 (REC),已經切實可行且卓有成效。脫碳,而不僅僅是衡量指標,必須成為目標。企業無需等待脫碳的到來。
隨著企業和組織努力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碳核算已成為追蹤和管理溫室氣體 (GHG) 排放的重要工具。碳核算幫助組織衡量、報告和減少其在各種活動中的排放。溫室氣體議定書 (GHGP)是對這些排放進行分類的一個關鍵框架,它將排放分為三類:

每個范圍都面臨著獨特的減排挑戰和機遇。其中,范圍二排放尤為重要,因為它們源于購買的能源,而這些能源通常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然而,目前存在許多減排機制來幫助企業消除這些排放,例如提高能源效率以減少能源消耗,以及通過市場機制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對于希望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有意義貢獻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企業而言,了解范圍二排放至關重要。
02 什么是范圍 2 排放?
范圍二排放是指與購買能源消耗相關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與范圍一排放(由直接燃料燃燒產生)不同,范圍二排放源于公司從外部采購的電力、蒸汽能、熱能或制冷能源的生產。
范圍 2 排放的主要來源包括:
購買電力:當企業從公用事業供應商處購買電力時,生產這些電力的發電廠的排放被歸類為范圍 2。
購買熱能、蒸汽能和制冷能源:一些公司購買熱能、蒸汽能或制冷能源服務,而不是現場生產。這些服務通常來自可能依賴化石燃料的集中式設施,從而導致范圍二排放。
范圍二排放與其他范圍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擁有基于市場的機制,為企業減少碳足跡提供了多種途徑。范圍一的減排通常需要技術變革或運營變革,而范圍二的減排則可以通過戰略采購決策來實現。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跨行業和跨經濟體更廣泛的能源轉型奠定了基礎。
03 目前如何測量范圍 2 排放量?
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目前概述了計算范圍 2 排放的兩種主要方法:基于位置的方法和基于市場的方法。
基于位置的方法
基于位置的方法根據能源消耗發生地電網的平均排放強度來計算電力消耗的排放量。這種方法在各種報告框架下都是強制性的,并且不考慮企業的采購選擇。
依賴電網平均值:排放量是根據區域電網排放因素而不是特定的能源購買來計算的。
延時數據:由于電網排放因素通常每年更新,因此該方法可能無法反映實時能源采購變化。
控制有限:采用這種方法的公司對其報告的排放量的直接影響較小,因為它們依賴于其所在地區的整體能源結構。
市場化方法
另一方面,市場化方法則反映了企業的實際采購決策和能源采購策略。該方法考慮了具體的合同,例如購電協議 (PPA)、可再生能源信用額度 (REC) 和綠色電價,這些合同允許企業申報其購買電力的低排放。
反映公司選擇:排放量計算考慮了可再生能源購買的合同協議。
電力轉型機制:鼓勵組織投資低碳電力選擇,并積極支持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多種減排方案:企業可以通過電力購買協議 (PPA)、可再生能源證書 (REC) 和綠色關稅等一系列機制減少其范圍 2 排放,從而使該方法成為一種靈活且具有戰略性的脫碳工具。
雖然市場機制在減少范圍二排放方面提供了靈活性,但也凸顯了對更精確、更新的碳核算方法的需求。例如,一些脫碳策略,例如為了更好地匹配可再生能源發電而調整能源消費時間,在這些方法下并未獲得認可。這一局限性以及其他限制意味著,在能源生產和電網動態快速變化的時代,《溫室氣體核算體系》中概述的傳統方法越來越被視為過時。因此,市場正在轉向更先進的電力排放核算方法,以更準確地反映與電力使用相關的排放。
04 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的預期變化
現行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的范圍二指南基于市場的工具方法最初設計于21世紀初,允許企業在一年中的任何時間點從北美(美國)的任何地方采購可再生能源,并將其應用于其同一年的任何年度電力消耗。該方法,正如其所寫,可能導致“造成的排放”(通過消耗電力)與“避免的排放”(通過生產可再生電力)之間存在潛在的嚴重不匹配,因為它沒有考慮電網和發電機的任何實際情況,而這些實際情況會隨著地區、季節和一天中不同時間的差異而顯著變化。

為應對這一挑戰,溫室氣體核算體系范圍二指南目前正在修訂中,其中將涵蓋如何計算與電力消費相關的排放量。修訂工作的重點是如何更好地核算與企業電力消費相關的實際排放量,以及如何通過市場化手段和其他途徑更有效地減少排放量。目前正在探索先進的電力排放核算方法,例如全天候電力匹配和碳排放匹配,以更好地反映與電力消費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
24/7 電力匹配強調按小時將電力消耗與等量的可再生能源生產相匹配。
碳匹配強調衡量特定時間內增量電力消費或生產的排放影響。
這些新興方法論提出了更精細的時間和區域匹配的轉變,這可能要求企業重新思考其排放報告方法,并探索更先進的追蹤工具。它們還可能引入超越市場化工具的新策略來減少范圍二排放,例如時間轉換能源消耗。
隨著電網持續脫碳和新型數字化工具的涌現,企業需要適應這些不斷發展的方法,以保持合規性,增強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實現顯著的減排。積極將先進的電力排放追蹤技術融入碳核算戰略的企業,將在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05 如何減少范圍 2 排放
溫室氣體核算體系提供了多種減少范圍二排放的機制,使企業能夠將其能源消耗轉向低碳替代方案。這些機制包括: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運營中的能源效率可以顯著降低用電量。在某些情況下,這需要對更節能的設備進行資本投資,但在其他情況下,這可以基于運營變化,例如在非工作時間減少不必要的照明、暖通空調和其他服務。(電氣化工作,例如從化石燃料驅動系統轉向電力替代系統,實際上可能會增加范圍二排放,但最終可以通過相應減少范圍一排放并允許采購可再生能源來減少總體排放。)
可再生能源證書 (REC):企業可以購買非捆綁式 REC(將排放“屬性”從實際電力產品中分離出來),以抵消所購電力相關的排放。盡管 REC 因其質量參差不齊而受到批評,但市面上還是有高質量的 REC 可供選擇,這些 REC 可能包括確保區域匹配、財務附加性、上網日期附加性,或更嚴格的發電與消費時間匹配。對于大多數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使用高質量的非捆綁式 REC 是應對范圍二排放最便捷、最現實的選擇。
現場發電和共置:安裝現場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例如太陽能電池板),可使企業直接從電網抵消其電力消耗。在某些商業環境中,例如使用租賃房地產或共置數據中心的企業,與優先采購可再生能源的設施合作,可以幫助設施所有者減少范圍二排放,同時設施占用者減少范圍三排放。
購電協議 (PPA):與可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長期合同,確保企業獲得清潔能源電力,同時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的擴張。購電協議通常采用標準化合同條款,一些服務提供商會匯總多家小型公司的用電需求,以達到典型購電協議的最低用電額度要求。此外,還可以使用對沖產品來降低市場風險。
綠色電價:許多公用事業公司提供綠色電價,允許企業直接通過其電力供應商購買可再生能源,通常價格較高,但排放影響較低。對于許多小型企業而言,這比與單一可再生能源發電廠簽訂購電協議 (PPA) 更為可行。
有幾種減少范圍二排放的途徑尚未被《溫室氣體議定書》認可。例如,將核電納入類似可再生能源證書(REC)框架的零排放信用額度(ZEC)已在某些司法管轄區獲得批準,例如紐約州。同樣,對現有發電廠進行碳捕集改造可以顯著減少排放,這將體現在范圍二基于位置的方法中。核電和碳捕集都是實現電力生產脫碳的可行技術解決方案,如果能更清晰地將其明確納入《溫室氣體議定書》,將受益匪淺。
06 為什么減少范圍 2 排放很重要?
減少范圍二排放是電力行業脫碳和實現全球能源轉型的基礎。標普報告稱,2024年企業買家在美國簽訂了9.1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合同,這表明企業部門對電網的影響日益增強。更清潔的電網意味著所有能源用戶的排放減少。積極減少范圍二排放的組織可以為減少對化石燃料電力的需求做出貢獻,并加速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部署。
對于擁有并運營數據中心的公司來說,這種轉變尤為重要。數據中心耗電量巨大,其對外購電力的依賴使其成為范圍二排放的重要來源。由于許多企業依賴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減少這些設施的排放也有助于降低各行業范圍三排放。企業可以通過要求數據中心在采購前制定清晰明確的低排放電力戰略來影響數據中心。
除了直接的企業效益外,減少范圍二排放還能對電網產生切實的長期影響。增加對可再生能源采購的投資,發出了強烈的市場信號,鼓勵公用事業公司和開發商擴大清潔能源項目。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承諾采購可再生能源,電網電力的整體結構將發生轉變,使低碳電力更容易獲得,并減少對化石燃料發電的依賴。最終,企業在范圍二排放方面的廣泛行動將支持電力市場更廣泛的脫碳化,并加強全球氣候承諾。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