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推動智慧化調度體系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 沈國榮
2023年,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強調優化電網調度管理,發揮電網企業平臺作用。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印發了《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智慧化調度體系建設進行部署,對提升智慧化調度能力和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高效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電力系統深刻變化,亟需調度智慧升級
在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電源構成、電網形態、負荷特性發生持續而深刻的變化,對電網運行產生深遠影響。電源構成由以化石能源發電為主導,向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轉變,“十四五”以來,我國新能源裝機大幅增長,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和分布式新能源快速發展,系統潮流波動性、不確定性大幅增加。電網形態由“輸配用”單向逐級輸電電網向多元雙向混合層次結構網絡轉變,大電網送受端、交直流、高低壓電網耦合更加緊密,一次系統和二次系統運行方式更加復雜。負荷特性由剛性、純消費型,向柔性、產消型轉變,各類新型并網主體不斷涌現,負荷尖峰化、配電網有源化特征明顯。
調度是電力系統運行指揮中樞,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電力法》和《電網調度管理條例》,調度系統負責組織、指揮、指導和協調電網運行。面對轉型期電力系統“雙高”特征凸顯、轉動慣量水平下降、靈活調節資源不足、平衡模式變化帶來的安全、保供和消納等難題,亟需推動調度體系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提升新型電力系統調度控制能力。《行動方案》針對以上問題,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提出了建設智慧化調度體系的解決思路,是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舉措。
二、適應新業態發展,推動調度管理創新
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儲能、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各類新業態不斷涌現、快速發展,成為調度管理創新的重點領域。《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創新主配微網協同的有源配電網調度模式。要深化各類新業態研究,推動健全并網技術標準、調度管理規范和市場交易機制,強化分布式資源管控能力。適應配電網有源化特征,健全主配網穩定管理、電力平衡、故障處置等調度核心業務統籌協調機制,實現大電網和配電網高效協同運行、資源統一調配,提升配電網層面就地平衡能力和對主網的主動支撐能力。
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逐步形成,市場化電力生產組織模式逐步建立。《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做好調度與電力市場的銜接。一方面,要加快現貨市場全面建設,規范健全輔助服務市場體系,完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靈活、高效、便捷互動的市場設計,健全“中長期為基礎、現貨市場余缺調劑、應急調度救急”的市場化資源配置模式,充分發揮電能量的時空價值和靈活調節資源的市場價值,促進電力資源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完善各級調度與各類市場銜接機制,推動電力生產組織由傳統計劃模式向市場模式轉變,完善市場運行評估和風險防范體系,保障電力市場安全高效運營。
三、適應新技術發展,加強調度技術創新
調度是技術密集型專業,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過程中面臨電網特性精準認知、海量異構資源協同控制、新型復雜故障防御等多項技術難題。同時,“大云物移智鏈”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也為調控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機遇。《行動方案》強調要加強研究調度關鍵技術等內容,加快新型調度控制技術應用。一方面,要推動調控領域科技攻關,強化前瞻性基礎理論研究,攻克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機理。深化關鍵技術研究,做好電磁暫態仿真、新型主體安全控制、多層級平衡模式構建、煤電與新能源發電協調、新能源與負荷預測、未來態分析決策等重點科技攻關與試點應用,提升電網運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動調度技術裝備升級換代,推動電力技術與先進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構建全景感知、全網監視、全局分析、智能決策、協同控制、主配一體的新型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健全“光纖專網+無線虛擬專網+HPLC”配電通信網絡,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控制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配電網可觀、可測、可控、可調,支撐海量分布式電源、可調節負荷、新型儲能等調控需求。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