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光伏行業規模快速增長,同時,光伏產業鏈價格下跌貫穿全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多晶硅產量達到143萬噸,增長率高達67%;硅片產量為622GW,同比增長67.5%;電池片產量達到545GW,增長率為64.9%;組件產量則達到500GW,增長率高達69.3%。而組件中標價格年底較年初下跌超過40%,跌破1元/W。
出口方面,2023年光伏產品出口量增價減,硅片、電池片和光伏組件的出口量分別達到70.3GW、39.3GW和211.7GW,同比增長分別為93.6%、65.5%和37.9%,去年,光伏組件出口總額484.8億美元,同比下降5.4%。
在量增價跌的背景下,A股光伏設備上市公司業績多數錄得增長。截至目前,43家已發布2023年年報的公司中,34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家凈利潤同比增長。
帝科股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5%,凈利潤同比增長2336.5%,中信博、上能電氣、陽光電源等多家光伏設備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不過,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走低,對部分公司影響較大,如TCL中環凈利潤同比下滑49.9%,華民股份、航天機電、大全能源等,凈利潤大幅下滑。
業績分化,晶科能源、陽光電源等高速增長
2023年,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環節都經歷了大幅度的擴產,無論是行業內玩家,還是跨界而來的新玩家都在大舉的擴產。2021年、2022年供求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全產業鏈產品價格松動,引發行業激烈競爭,有些企業開始壓價,搶占市場。有企業憑借先進技術、布局全產業鏈,以及搶先“以價換量”,實現業績大增。
P型電池轉換效率已近理論極限,N型TOPCon技術的成本優勢逐次展現,晶科、天合、隆基、晶澳、阿特斯等老牌企業展開新一輪基于技術變迭,這些公司在本輪競爭中獲得優勢。
近日,晶科能源披露2023年年報,公司營業收入在上市以來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據數據顯示,晶科能源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186.82億元,同比增長43.55%,歸母凈利潤74.4億元,同比增長153.2%,公司毛利率14.04%,銷售凈利率6.72%,較前幾年小幅提升。
該公司稱,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組件出貨量的增加和N型產品占比提升。2023年公司光伏組件出貨78.52GW,InfoLink Consulting排名行業第一,其中N型組件出貨48.41GW,占比約62%。
晶科能源在年報中表示,2024年年底公司N型電池平均量產效率提升至26.5%,全年預計達成100GW—110GW的年度出貨量目標,其中N型出貨占比接近90%。
陽光電源在4月22日披露2023年年報,公司營業收入722.51億元,同比增長79.47%,凈利潤同比增幅達162.69%。公司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同業得到提升,分別為30.36%、13.3%。
該公司稱,公司在市場和研發上縱深發力,持續推進產品和服務全覆蓋戰略,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新能源投資開發等核心業務均實現高速增長。
由于行業特點,雖然兩家頭部企業業績均大幅增長,但應收賬款和存貨高企,兩家公司應收賬款、存貨均超過200億。其他企業,存貨及應收賬款亦偏高,例如上能電氣營業收入49.33億,而其應收賬款20.91億,存貨13.32億。
帝科股份2023年營收及利潤增長迅速,該公司稱,受益于全球光伏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N型電池的快速產業化,帝科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6.03億元,同比增長154.94%,凈利潤3.86億元,同比實現扭虧。不過這份年報引來深交所的問詢,由于帝科股份貨幣資金相對充足,卻借入大額有息負債,資產負債率連續三年上升,深交所問詢,公司財務經營是否穩健,并要求公司充分揭示風險。
產業鏈價格波動,一季度光伏企業業績承壓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部分公司業績該增長的同時,一部分光伏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甚至錄得虧損,多數虧損及業績下滑企業主因是,存貨減值、產業鏈價格波動。
TCL中環發布2023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1億元,同比減少11.74%;歸母凈利潤34.16億元,同比減少49.90%。去年前三個季度,TCL中環歸母凈利為65.8億,結果第四季度一個季度,就虧掉27.72億。
公司在年報中解釋,業績下滑是“受光伏產品價格快速下滑、及參股公司股權和金融資產大幅計提的影響”。2023年該公司存貨減值影響利潤總額-19.9億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影響利潤總額-10.13億元,合同資產減值損失影響利潤總額-855.70萬元。
近日,華民股份發布2023年報,雖然營收增長,但凈利潤大幅下滑,虧損幅度擴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75億元,同比增長367.71%;歸母凈利潤虧損1.9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3523.16萬元。
該公司稱,公司光伏產業產能爬坡,疊加產業鏈價格大幅波動并持續走低的影響,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承壓。
2023年,光伏設備企業業績多數保持增長,但今年一季度,由于競爭加劇,在已經發布一季度業績的23家中,僅僅9家凈利潤增長。
天合光能僅在2023年業績報喜,2024年一季度業績急轉而下。TCL中環在2023年業績大降后,2024年一季度業績更是由盈轉虧。
根據TCL中環2024年一季報數據,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9.33億元,同比減少43.62%;歸母凈利潤虧損8.80億元,同比減少139.05%;扣非歸母凈利潤虧損10.38億元,同比盈轉虧。在TCL中環看來,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已導致產業發展環境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4月25日,天合光能發布財報顯示,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133.92億元,同比增長33.32%;實現歸母凈利潤55.31億元,同比增長50.26%。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82.56億元,同比下降14.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6億元,同比下降70.83%。
華寶證券研報認為,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顯著的價格調整,從上游的硅料、硅片到下游的電池片和組件,各類光伏產品的價格相較于年初水平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目前價格已接近底部,行業正處于去庫周期。
對于未來發展,東興證券認為,海外國家推進本土化戰略,全球競爭加劇,同時,各環節產能走向過剩,刺激行業需求向好的同時,也將使產業內企業激烈競爭,進行現金成本的比拼。預計至2024年,中國國內硅片、電池片和光伏組件的產能均將超過1TW,光伏行業各環節的產能規劃都進入過剩階段。即使考慮名義產能的統計中含有部分無效、落后產能,預計主產業鏈的產能供給能力仍將大幅大于行業需求。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