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湖州市錨定“全國當示范”目標,進一步揚優勢、補短板,加強全程閉環管理,健全考核激勵機制,生活垃圾分類實現由量向質的蝶變,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源頭管控,前端分類更便民。據了解,湖州全市1312個居民小區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515條主次干道實行“定時定線”分類收運,易腐垃圾分出率達28.5%;全市居民小區設置3000余個分類投放驛站,超60%以上已完成智能化升級,市本級率先實行“分類積分統一監管”,惠及18.2萬戶居民,聯合當地主流平臺拓寬“線上兌換”渠道,居民可將分類積分轉換為電子貨幣,進一步提高了居民分類積極性和參與度。
綜合施策,收運體系更健全。湖州市根據人口規模和垃圾分類質量趨勢,配足配齊分類運輸車輛和分類轉運設施,提升分類清運轉運能力。目前全市共計有483輛生活垃圾清運車輛,垃圾中轉設施46座,確保了垃圾清運轉運能力與前端垃圾產量相匹配。同時,在中心城區率先實施“公交式”二次清運模式,通過改造車輛設備、優化清運路線、開展垃圾桶專項整治行動等舉措,垃圾滯留時間減少2/3,真正實現了“垃圾不過夜”“清運不擾民”。
系統謀劃,末端處置更優化。湖州市緊緊圍繞“4+3+N”垃圾分類工作體系,按照“末端先行、適度超前”原則,全市先后建成焚燒廠4座,餐廚垃圾處置廠4座,并配套建設大件垃圾、裝修拆除垃圾和園林垃圾處置中心,總處置能力達到7500噸/日,構建了以焚燒發電為主、資源化利用為輔的生活垃圾處置體系,推動生活垃圾高效化、精細化、資源化綜合利用。
示范引領,行業管理更全面。湖州市堅持“管行業就要管垃圾分類”的原則,以黨政機關示范帶頭,引領教育、衛生、專業市場等十大行業,實施“單位自查、行業檢查、市分類辦抽查”的督查考核機制;聯合多部門持續開展“光盤行動”“塑料污染防治”等專項活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成效明顯,垃圾總量較去年下降0.85%,連續五年實現負增長。
多點發力,宣傳氛圍更潤心。湖州市積極構建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管理體系,全市在冊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人員達13.08萬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社會志愿者作用,全市共入戶宣傳服務67.28萬戶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1.1萬余次,開放生活垃圾分類科普宣教基地20座,促使垃圾分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升市民分類知曉度和準確率。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