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亚洲伦理影院,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今天是20250501星期四 距離2060碳中和還有12662天
熱點關鍵詞:
2024 12/24

王磊明 Tang

來源:環球零碳公眾號

零碳園區建設引領下的自愿減排市場發展與機遇

字體:
分享到:
掃一掃
摘要:2024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建立零碳園區,工信部也有相關部署。同時存量 CCER 清零倒計時,全球碳市場啟動,自愿減排市場有望走出獨立行情,迎來新機遇。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建立一批零碳園區”納入明年重點任務,這是零碳園區在中央會議的首次亮相。

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提出“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

眾所周知,“零碳”并不是不排“碳”,而是“凈零排放”,即規定時期內人為清除或抵銷排入大氣的溫室氣體人為排量(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


因此,要實現“零碳”,通常有兩種路徑:一是清除,包括自然清除(如森林、草原等碳匯)和技術清除(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二是抵銷,主要指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等碳信用。


但技術清除(CCUS)主要適用于高排放行業、高濃度場景,且成本較高,仍處于工業示范階段。自然清除(碳匯)可以開發為CCER,因此,通過碳信用抵銷是目前我國實現“零碳”的最主要手段。


與此同時,我國自愿減排市場2024年重啟后,原有的CCER從2025年起不能用于全國碳市場配額清繳抵消;全球碳市場也在COP29(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啟動,一個由聯合國監督的碳信用機制“呼之欲出”。


中央支持、市場推動,國內放量、國際接軌,凡此種種,自愿減排的大時代即將到來。


01 建立一批零碳園區,直達碳中和


《未來智慧園區白皮書》顯示,90%以上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在園區,80%以上的GDP和90%以上的創新在園區內產生,可以說“城市,除了馬路都是園區”。這說的是一個泛園區概念,包括了校園、社區、工業園、商業區等。


在我國碳排放中,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就占到了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75%左右,除航空外,都屬于工業。伴隨著“企業入園”的趨勢,僅工業園區碳排放就占到全國的30%以上。


21世紀以來,國家從政策層面推動了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循環化改造園區、低碳工業園區、綠色園區等一大批綠色低碳園區建設。特別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近零碳園區建設在全國鋪開。


2.4.png


2020年9月“雙碳”目標提出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大頂層設計文件均提出“開展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2023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赤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個園區入選。


2.3.png


如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園區”,既是繼承,也是超越,相當于跳過碳達峰,直達碳中和。


零碳園區涉及面很廣,從產業看,包括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涉及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工業化、超低能耗建筑、新能源汽車等;從業務看,包括碳排放的監測、核算、抵銷等碳管理全過程,涉及數字化管碳、園區溫室氣體清單、碳信用等,每個領域都能催生一大商機。


此外,零碳園區標準尚屬空白,暫無國際規范,也無國家標準。好在已有一些成熟案例可供借鑒,如遠景科技集團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首創的零碳產業園、德國柏林歐瑞府零碳科技園、海南博鰲東嶼島近零碳示范區等。


“雙碳”目標提出四年,“1+N”政策體系、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碳足跡管理體系等逐步建立健全,亟待尋找一個落地場景,“零碳園區”可堪重任。


02 存量CCER清零倒計時


12月18日,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有限公司發布《投資者風險提示》:“2017年3月14日前已獲得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備案的核證自愿減排量,可于2024年12月31日前用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抵銷碳排放配額清繳,2025年1月1日起不再用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抵銷碳排放配額清繳。請您及時對您的持倉做出合理安排。”


2.2.png


四川為啥要提示風險?


目前,我國碳市場形成了“1+8+1”格局,即1個全國碳市場、8個試點地方碳市場(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福建和深圳)和四川非試點地方碳市場。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有限公司是四川的碳交易機構,沒有碳排放配額,只有CCER交易,提示CCER有效期風險也是理所應該。


那為啥是2017年3月14日?


自2015年1月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正式上線以來,我國自愿減排交易整整走過了十年,歷經“交易—暫停—重啟”三個階段,“2017年3月14日”這個時間點至關重要:


這天,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公告:由于存在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等問題,暫緩受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申請,已備案的存量CCER仍可參與交易。


至此,經過公示的CCER審定項目共2856個、減排量備案項目254個,減排量5294萬噸。


這些可以稱之為存量CCER。


CCER抵消主要有三種場景:一是全國碳市場及地方試點碳市場配額清繳,二是大型活動碳中和及零碳試點示范,三是國際航空減排機制(CORSIA)。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2019-2020年),累計使用3273萬噸CCER用于配額清繳抵銷;第二個履約期(2021、2022年),累計使用371.74萬噸CCER用于配額清繳抵銷;再去掉地方碳市場履約清繳、零碳/碳中和試點示范等的消耗,可用于第三個履約周期(2023年)抵銷的CCER預計已不足1000萬噸。


2023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關工作事項安排的通告》,正式為2017年3月14日前的CCER設定了“deadline”。


2.1.png


2024年10月,生態環境部出臺《關于做好2023、2024年度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及清繳相關工作的通知》,重申CCER有效期的同時,還提出“2024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后登記的CCER可用于抵銷2023、2024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


為啥是2024年1月22日?


這一天,暫停近7年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正式重啟,首日總成交量達37.5萬噸,總成交額為2383.5萬元。


自愿減排市場重啟至今,雖然已有48個項目完成公示,其中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301.6MW海上風電項目完成登記,進入到減排量公示階段,但距離最終簽發仍有一段時間,趕不上2024年履約清繳了。


留給存量CCER的時間不多了。2025年隨著掛網項目走完簽發流程、既有方法學下的項目開發以及更多方法學的發布,新CCER將迎來“大年”。


2.png


03 國際接軌:全球碳市場呼之欲出


自愿減排源自《京都議定書》提出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鼓勵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建設減排項目,產生的減排量(CER)可用于發達國家履約,當時中國減排項目的CER主要供給歐盟碳市場,用于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的配額清繳抵銷。


但隨著《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EU-ETS第二階段于2012年結束,歐盟宣布只接受最不發達國家新注冊的CDM項目,不再接受中國、印度等國家的CER,為此我國開始建立自己的碳市場,也就有了后來8個地方試點碳市場、全國碳市場的故事。


CDM可以說是最初的全球碳市場,但只能單向流動(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購買),從2005年CDM生效到2012年底,總共減少了約3.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第六條提出通過國際合作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并建立一個由聯合國監督的碳信用機制,避免雙重計算,簡稱“全球碳市場”。2024年11月,COP29開幕當天就通過了全球碳市場相關條款。


全球碳市場無疑將顯著推動中國CCER的國際化進程,吸引國際資金支持國內綠色低碳項目的發展,有望重現當年CDM的輝煌。


正所謂“內圣才能外王”。我國的碳信用要與國際接軌,就得先提高自身質量,著重解決標準不一、重復計算等問題,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可信度。


04 自愿減排市場有望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我國的碳市場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強制碳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即自愿碳市場)組成。雖然兩個市場各有側重、獨立運行,但是抵銷碳配額是CCER的“第一任務”,自愿碳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強制碳市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履約驅動,第四季度成交量激增,顯示出控排企業在履約清繳截止日前對CCER的旺盛需求。如2023年CCER成交主要集中于第四季度,成交量達1036.1萬噸,占全年的67.7%。


二是價格錨定,由于當前我國配額分配較為充足、CCER可以抵銷碳配額的5%-10%,CCER價格與配額價格必然具有相關性,且略低于配額價格。


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為自愿減排市場“擺脫”強制碳市場創造了條件。


從國內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名“零碳園區”后,2025年或將迎來一波零碳園區建設熱潮,可能波及到零碳工廠、零碳建筑、零碳社區等領域,從而帶動CCER抵銷需求的“井噴”,成為與碳配額抵銷同等規模的市場也未可知。


屆時,存量CCER已“清零”,增量CCER供給尚需時間,價格必然上漲,預計將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從國際看,全球碳市場啟動后,就像當年的CDM一樣,將催生新一輪的減排項目開發運動。在避免重復計算的要求下,自愿碳市場或只能在國內強制碳市場、全球碳市場間“二選一”,從而獲得“獨立地位”。


全國碳市場運行三年,強制碳市場活力逐步提升,如今自愿碳市場也迎來了國際碳市場建設契機,朝著“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的目標大步前進。



商務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神农架林区| 武平县| 永吉县| 鹤壁市| 岳阳县| 乐山市| 黑水县| 营山县| 阿尔山市| 岐山县| 珲春市| 翁牛特旗| 玛纳斯县| 长白| 蓬溪县| 明溪县| 贵南县| 佛冈县| 汽车| 胶州市| 北辰区| 进贤县| 宾川县| 习水县| 江津市| 永川市| 酒泉市| 北川| 建德市| 山东省| 河源市| 屏东市| 霍邱县| 云安县| 昌乐县| 延川县| 子洲县| 苏州市| 莎车县|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