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萬元,創(chuàng)出年內新高。后有江特電機宣布宜春銀鋰復工復產,鋰價隨即應聲大跌,8月20日甚至直接跌停。
據(jù)公開信息顯示,8月18日,江特電機發(fā)布了,關于子公司停產檢修完成暨復產的公告。作為中國鋰電元老級企業(yè),旗下宜春銀鋰公司的相關碳酸鋰產線完成檢修將于近日正式復工復產。
據(jù)業(yè)內人士估算,此次復工對市場的供給增量將大約在每月1000噸以內。正好抵充了之前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停產所帶來的供給減少。這是來自于供給面的最近影響。
此外,在心理預期層面,江特電機宜春銀鋰的復工復產也打破了此前對于其因經營問題或將長期停產猜測。
此前,7月21日,江特電機宣布旗下核心鋰鹽子公司宜春銀鋰啟動停產檢修計劃,預計檢修時間26天左右。這條消息的宣布,一度拉開了本輪碳酸鋰價格上漲的序幕。
從客觀角度講,江特電機下屬宜春銀鋰的停產其實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但是面對這樣老牌企業(yè)的“掉隊”整個市場依然感到了不一樣的信號。
根據(jù)上海有色網的數(shù)據(jù),全球鋰資源供應中,鋰云母占比達到11%。在中國市場鋰云母占比更是達到23%。其中,宜春地區(qū)的鋰云母礦又占到全國鋰云母儲量的40%左右。
鋰云母作為目前成本相對較高、工藝最為成熟、產業(yè)集中度也較高的穩(wěn)定鋰資源供應來源,其實恰恰卡在了當前碳酸鋰的邊際成本,充當著市場價格風向標的作用。
如今歷經26天的“等待”之后,宜春銀鋰的復產同樣起到了示范效應。碳酸鋰供應整體偏于過剩的市場格局,并沒有因為資金的炒作而發(fā)生根本的變化。
目前關于宜春銀鋰可能長期停產的預期已經“不攻自破”,下一個關于宜春其他鋰礦的停產,以及相關猜疑又將如何?
目前碳酸鋰市場正在重新恢復理性,正如真鋰研究8月20日的專題文章《碳酸鋰價格“躁動”!數(shù)據(jù)背后的“博弈”》所分析的那樣——碳酸鋰市場的躁動8月,不過是全球能源材料革命的一個縮影。
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警惕情緒退潮風險,尤其當碳酸鋰價格突破壓力區(qū)間后,持倉集中度與海外供給增量可能引發(fā)踩踏式回調;對于產業(yè)參與者,構建資源、技術、生態(tài)三位一體的能力矩陣,才是穿越周期波動的終極答案。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chuàng),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