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正式實施,明確要求“公務接待不上酒”。
相比2012年出臺的“八項規定”、限制“三公消費”政策,此次“禁酒令”范圍更廣、執行更嚴,對白酒市場帶來了極大沖擊,酒企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同花順數據顯示,5月19日,白酒股集體走低,貴州茅臺下跌2.22%、五糧液下跌1.39%、瀘州老窖下跌2.62%,酒ETF開啟周線四連跌。
今年以來,53度飛天茅臺散瓶市場價格一度下探至1780元/瓶;五糧液也一樣,“普五”(八代)單瓶去年2月剛提價50元至1019元,今年線下實體店售價已跌至900元以下。
來源:今日酒價公眾號
7月14日開始,酒企陸續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各企業明顯承壓。截至8月4日收盤,酒ETF相比年內高點跌去13%。
白酒越來越難賣,酒企也沒有“坐以待斃”。
可以看到的是,白酒企業正在通過場景遷移、渠道變革、加速出海等方式,紛紛走上“渡劫”之路。低度數酒、跨界聯名的創意層出不窮。
更有一些酒企跨界新能源,看似毫不搭邊,細想有跡可循,并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五糧液是最“激進”的那個。從新能源汽車到光伏,從儲能到氫能,處處可見五糧液的身影。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五糧液旗下的普什集團聯手宜賓市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斥資約25億元收購奇瑞子品牌凱翼汽車。
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家全品類兼具燃油車、新能源車雙資質的乘用車生產企業,凱翼汽車成為宜賓打造千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龍頭引擎。
2023年4月,五糧液又成立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重點關注光伏、儲能等領域,成為五糧液加速向新能源領域進軍的重要平臺。
同年6月,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就入股了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啟了跨界光伏的新征程。
2025年2月,五糧液在光伏領域再出手,聯合宜賓英發德耀科技有限公司、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宜賓市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宜賓英發德睿科技有限公司。
進軍新能源汽車、光伏,五糧液采用的是增資入股方式;而進軍儲能、氫能,五糧液采用的則是產學研合作方式。
今年3月,電子科技大學劉興泉教授團隊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一種基于五糧液酒糟硬碳摻硅實現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的通用策略”的文章。
這種利用五糧液酒糟制備的高性能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電池儲電量可提升9倍。
同月20日,五糧液發布“酒糟制氫”產學研合作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
五糧液在生物質能源轉化領域已有深厚積累。其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采用低溫干餾氣化工藝(反應溫度450-600℃),可將酒糟轉化為熱值≥12MJ/m3的合成氣,并通過水煤氣變換或變壓吸附技術提取氫氣。
這一積極探索不僅有助于解決五糧液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處理問題,還能實現生物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并為氫能的生產提供新的途徑。
目前五糧液年處理酒糟量達200萬噸,并計劃2026年將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擴展至300MW。
相比五糧液的“多路出擊”,貴州茅臺對電池“情有獨鐘”。
2024年1月,貴州茅臺通過茅臺科創基金投資了剛成立僅半年的貴州珈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軍鋰電負極領域;8月,貴州茅臺又通過茅臺金石基金投了蘭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D+輪融資,入局固態電池領域。
除了“直接下場”,貴州茅臺還通過跨界“聯姻”,綁定與電池企業的關系。
今年4月,貴州茅臺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零碳生產場景、綠色物流體系、能碳管理系統等三大核心領域展開合作。
來源:貴州茅臺官微
此外,瀘州老窖、洋河、舍得、古井貢酒、迎駕貢酒等企業,或“大手筆”投資,或跨界“互動”,集體擁抱新能源。
白酒企業為何熱衷跨界新能源?
第一個原因,在于新一輪白酒牛市恰與新能源周期交織。
2016-2023年,白酒行業駛上了快車道,茅臺營收、凈利潤年均增長均超20%,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茅五瀘汾洋”(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五家企業形成“一超一大多強”的市場格局。
與此同時,伴隨《巴黎協定》的簽署,全球能源綠色轉型和碳中和進程加速,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光伏、儲能產業也迎來發展黃金期。
白酒有“錢”途,新能源有前途,二者“一拍即合”。
此外,白酒企業往往是地方的“現金奶牛”。在各地“大干快上”新能源產業的浪潮中,酒企就成了“急先鋒”。
如五糧液大舉跨界新能源領域,正值宜賓從“中國酒都”邁向“全球動力電池之都”“國家級晶硅光伏產業集群”,從白酒與煤炭“白+黑”走向綠色新能源與數字經濟“綠+藍”之際。
2023年4月,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成立。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五糧液集團)100%控股。
再如2024年1月,瀘州老窖聯合瀘州國資設立瀘州市壹期產業引導基金,首期認繳規模10億元,優先考慮白酒、能源化工等瀘州市7大重點工業產業。
第二個原因,在于白酒市場已進入存量博弈階段,亟待尋找新的增長點。
2024年以來,在政策收緊、消費結構轉型的背景下,白酒行業告別了高速增長,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
一方面,白酒市場在收縮,天花板效應明顯。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2024年,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從15.97%下降至7.3%;歸母凈利潤增速由18.88%下降至7.4%。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業“量價齊跌”,近60%的酒企營業利潤減少,超50%的企業營業收入下滑。
另一方面,白酒市場集中度已經很高。
2024年,“茅五瀘汾洋”五家企業營收占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總營收的80%,占行業整體營收的45%,頭部企業很難繼續擴大市場份額。
來源:山東商報
與其在白酒“紅海”中艱難“廝殺”,不如另辟賽道,擁抱新能源這個“藍海”市場。
從今年發布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來看,布局新能源最為激進的五糧液表現亮眼,穩坐白酒行業頭把交椅,名次較2024年上升了5位。
來源:財富500強情報中心
第三個原因在于,ESG強制披露時代的到來,給白酒企業帶來了全新課題。
國外主流ESG評級機構MSCI和Wind數據顯示,中國白酒行業ESG評級普遍偏低,與市值普遍背離。
2024年,甚至沒有一家白酒企業在MSCI的評級中拿到A及A以上的評級,ESG評級最高的白酒企業貴州茅臺為BBB;今年8月1日,貴州茅臺在MSCI的ESG評級升級為A,是白酒企業中的獨苗苗。
來源: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
同時,在國內市場存量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白酒企業必須加速轉向海外市場尋求增量。
因此,加強ESG管理(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成為酒企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必然選擇。
作為能源密集型產業,白酒釀造在原料處理、發酵、蒸餾等環節均需大量的電力和蒸汽支持。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酒企提出“零碳”目標。
如2021年,五糧液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創建“零碳酒企”,從管理、技術、交易三大層面規劃減排路徑。
瀘州老窖通過智能制造與能源技術雙輪驅動,打造了白酒行業首家“燈塔工廠”,構建零碳生產體系。
茅臺與寧德時代強強聯合,共同構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生態發展鏈,打造零碳工廠樣板......
可見,酒企的綠色低碳轉型,重點在于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無論是光伏發電,還是酒糟循環利用,都在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和清潔升級。
“零碳酒企”建設與新能源布局可實現“協同效應”,助力企業更好突破出海“貿易壁壘”。
白酒企業跨界新能源,看似“不務正業”,其實蘊藏著多重考量和全球博弈:既有國內外碳中和進程的“順勢而為”,又有地方政府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推波助瀾”。
在尋求業務多元化的“主動求變”之路上,擁抱新能源是一場白酒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自我革新”。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