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焦
國家能源局:我國電力系統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據國家能源局網站消息,11月1日,新形勢下全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電力系統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發電裝機規模較改革開放初增長約48倍,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14.4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的51.6%,超過煤電。
國內新聞
港交所與深圳排交所簽署備忘錄,推動大灣區碳市場發展。據央視新聞11月1日報道,香港交易所10月31日宣布與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港交所與深圳排交所將共同探索兩地碳市場聯通合作及氣候融資的機遇,以創建一個充滿活力、可持續的區域性金融生態圈為合作目標,全力支持國家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及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推動亞洲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
蘇冀電煤運輸航線綠色通道啟動,首艘船舶正式啟航。據央視新聞報道,11月1日,蘇冀電煤運輸航線綠色通道在河北滄州黃驊港啟動,綠色通道首艘船舶正式啟航,這是全國海事系統首個跨越海區、聯通江海的大航線項目。該航線是連接北方煤炭產區和南方電力消費區的重要海運通道,跨越渤海、黃海、東海,長江口和江蘇段。
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安裝完成。據央視新聞11月1日報道,10月31日,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在福建莆田南日島海上風電場完成全部工程安裝。該項目投產后,每年發電量可達1600萬千瓦時,相當于6000多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在生產清潔電力的同時還能養殖海產品,實現風、光、漁融合。
長江流域完成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據新華社消息,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相關負責人11月1日表示,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近日聯合批復了長江干流宜賓至宜昌河段、宜昌至河口河段水量分配方案。至此,長江流域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全部完成。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超額完成年度調水計劃。據信語南水北調微信公眾號11月1日消息,10月3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順利完成2022-2023年度調水工作,超額完成水利部下達的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從11月1日8時起,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啟動2023-2024年度調水工作。
云南啟動2023年首次電力需求響應。據國家能源局網站11月1日消息,近日,云南省啟動了2023年第一次電力需求響應,分別組織開展了邀約削峰響應、邀約填谷響應、日內實時削峰響應。其中,邀約削峰響應成交容量150萬千瓦,實際最大響應容量172.95萬千瓦,執行率115.3%;邀約填谷響應成交容量20萬千瓦,實際最大響應容量26.5萬千瓦,執行率132.5%;日內實時削峰響應成交容量80萬千瓦,實際最大響應容量90.48萬千瓦,執行率113.1%。
國際新聞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批準川內核電站機組延長運行時間。據央視新聞報道,日媒當地時間11月1日報道,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當天批準九州電力公司川內核電站1號、2號機組延長20年運行時間。九州電力公司川內核電站1號、2號機組成為日本第五及第六個被批準延長運行時間的核電機組。
阿根廷將再次使用人民幣償還到期外債。據央視新聞11月1日報道,當地時間10月31日,阿根廷經濟部發表消息稱,將于近日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到期外債及利息約34億美元,其中部分債務將動用中國與阿根廷貨幣互換協議下的等值人民幣支付。
企業新聞
全國最大電網側共享儲能電站全面投入商業運行。據中國三峽集團微博11月1日報道,10月31日,全國最大電網側共享儲能電站——三峽集團所屬三峽能源山東慶云儲能電站全面投入商業運行。項目位于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是山東省首批儲能示范項目之一,總裝機規模301兆瓦/602兆瓦時。全面投運后,每年可消納新能源電量約1.8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約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8萬噸。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