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是新能源運維不變的主題,在此目標下,新能源運維管理的分類歸級、分級歸類是一個必然趨勢,其核心是因地制宜、因項制宜、趨同分化、差異化管理下制訂相應的運維規則,既有統一又有差異,對風電項目運行的自然環境、設備故障類型、運維工器具、用戶受眾等方面進行分類歸級、分級歸類。此外,新技術下的智慧運維也是運維管理的重要趨勢,在AI、數字孿生等技術加持下,設備運行自主學習下的精準感知,實現準確評估及預防行動也是重要方向。”
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新能源運維專委會主任委員 張曉朝
——2025年3月18日-19日,由北極星電力網、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與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新能源運維專委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風電運維技改研討會在北京盛大召開,會議期間,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新能源運維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原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探討了新能源運維管理發展趨勢。本次會議圖文直播專題(第四屆風電運維技改研討會)
一、新能源的發展現狀
《中國能源轉型展望2024》數據顯示,“十五五”期間新能源裝機增長速度較快,預計2030年新能源新能源累計達到25-30億千瓦。2060年,風電光伏發電預計裝機合計需93.2-107億千瓦,其中風電29.5-34.6億千瓦,光伏63.7-72.7億千瓦,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在75%以上,至少在14-15萬億千瓦時以上。
在新型電力系統下,新能源的種類和服務也呈現多樣化,新能源后市場運維龐大。以風電為例,中國農機協會風能裝備分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役風電機組約20萬臺,場站超4000座,2024年運維后市場服務約590億元,預計2025年運維后市場服務663億元。
二、新能源面臨的挑戰
張曉朝介紹到,新能源運維面臨以下6大挑戰:
1.規模體量分化嚴重,給高質量高效率管理帶來很大的沖擊。
2.生產運維受眾門類多,供需互動性強、安全穩定性要求高,電力安全生產管理需要創新來適應。
3.技術更新迭代快,帶來配套運維技術滯后諸多的問題。機組大型化之后,對傳統運維模式、運維更新都帶來了影響,此外機組智能化、多能互補化、風電高塔筒、外送柔性直流、深遠海漂浮式等形式越來越多。
4.運維場景豐富多彩且復雜多變,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比如有海陸集中的風電/光伏,還有分布式的風電/光伏、大基地、儲能、生物質、氫能、光熱、多能互補/智能微電網,場景越來越多,而且環境也是多樣化的,山地、戈壁、沙灘、荒漠等都有。
5.數字化、智慧化、自動化應用越來越廣泛,現在已經實現了基本模式:智慧運維中心+智慧智能場站+智能運維輔助裝備。
6.技能人才短缺問題突出,專業化、多學科復合型技術人才需求量大,新技術快速迭代、多種能源形式高質量發展,缺乏系統性和綜合性培訓。
三、新能源運維發展趨勢的思考
最后對于新能源運維發展趨勢,張曉朝表示,它的主體就是安全、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這是一直不變的主題,是作為運維方面很重要的主題性的東西。
新能源運維管理的分類歸級、分級歸類是一個必然趨勢,核心是因地制宜、因項制宜、趨同分化、差異化管理下制訂相應的運維規則,既有統一又有差異。從項目規模大小、運行的自然環境、設備故障類型、運維工器具、用戶受眾等分類歸級、分級歸類來做,必須差異化管理。
此外,新技術下的智慧運維也是運維管理的重要趨勢,在AI、數字孿生等技術加持下,設備運行自主學習下的精準感知,實現準確評估及預防行動也是重要方向。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