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均為 閩西日報微信公眾號 圖
12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水利部獲悉,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在福建長汀簽約。簽約儀式上,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監督方長汀縣人民政府、出讓方長汀縣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與受讓方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共交易長汀縣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碳匯10萬噸,總價180萬元。
福建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率先在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開通水土保持碳匯專項賬戶,用于今后全省乃至全國水土保持碳匯的存儲和交易。
福建長汀縣羅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匯項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參與和指導,福建森林碳計量技術開發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等聯合提供“方法學”編制和碳匯量核證,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地理研究所)提供項目設計和碳匯監測服務,龍巖市水利局和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為項目提供綜合支持,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提供交易服務。
水土保持碳匯是指在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預防和治理措施后,產生碳匯的過程或能力。
此次交易的碳匯項目位于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羅地河小流域。經過查核,羅地河小流域經過連續21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以水平整地造林、林木撫育管護、林地施用有機肥等治理措施,在發揮水土保持效益的基礎上,顯著鞏固和提升了小流域生態系統的碳儲存能力和碳匯增量,碳儲量增加約3萬噸(C當量),年均增長1890噸;碳匯量達到約11萬噸(CO2當量),其中土壤碳匯約6萬噸、植被碳匯約5萬噸。
羅地河小流域作為長汀縣水土流失典型代表,經過20多年治理,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的改善,完成了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美麗嬗變。此次水土保持碳匯項目成功交易,是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的再次提升,是推動小流域治理與提高區域綜合生產能力、提供更多更優蘊含水土保持功能生態產品的成果實踐,是體現水土保持碳匯價值、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大膽探索,有助于推動長汀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在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蒲朝勇表示,水利部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全面推動水土保持參與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系統總結、積極推廣此次交易經驗,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項目碳匯理論與方法,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碳匯監測、核算體系和統計制度,全力推動建立全國水土保持碳匯納入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支撐。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