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道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1月6日報道,農業是最難實現碳減排的人類活動之一。民以食為天,但與種植農作物相關的土地使用行為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評估了一項解決該問題的新方案,這種方案完全淘汰了農場。
美國克利本的一個室內垂直農場。(美聯社)
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中,該科研團隊評估了通過化學和生物方法大規模合成膳食脂肪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使用的原材料和植物所需原料相同,即水中的氫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論文主作者、加利福尼亞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史蒂文·戴維斯說:“不使用農業原料,通過化學和生物方法大規模合成可食用分子確實有可能實現。這種‘無種植食品’可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還能保護土地的生物多樣性,使其免遭農業種植活動破壞?!?/span>
戴維斯及其合著者還在論文中強調了無種植食品的其他環境和社會益處,包括減少用水量和水域污染,控制區域食品生產量,降低與天氣相關的食品短缺風險,減少對低收入、高強度農業勞工的需求。戴維斯表示,另外一個好處是可能將現有農業用地恢復到自然狀態,從而增加生物多樣性,建立天然碳匯。
戴維斯說:“我喜歡這種不依賴光合作用就獲得盤中餐的理念。在各個層面,合成食品都將減輕自然生態系統和農業之間的競爭,從而規避農業活動帶來的環境成本?!?/span>
戴維斯著重提到了將熱帶雨林開墾為棕櫚種植園的行為。曲奇、餅干和脆片等許多常見產品的制作都要用到棕櫚油。他問道,如果人們吃的餅干是用食品提煉廠的油烘焙而成,而非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種植園,真的會引起注意嗎?
論文作者表示,他們重點關注脂肪是因為這是“最容易通過熱化學方法合成的營養物”,他們還提到了成熟的大規模制皂技術和高分子化學技術。
研究人員估計,來自農業活動的脂肪每千卡對應1到3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用電力從天然原料氣體中合成脂肪,每千卡帶來的排放不到1克,如果用碳捕捉技術和無排放電力,則幾乎可以實現零排放。
戴維斯說:“脂肪的美妙之處在于其合成可以不涉及生物過程,而完全通過化學作用。正因如此,可以在高壓高溫條件下進行,效率較高。所以我們可以建造大型反應裝置,實現大規模生產。”
剩下的一大問題是,人們會接受以這種方式制作的食物嗎?
戴維斯說:“食品問題比電力問題更棘手;很少人關心墻上插座里的電來自哪里,但很多人會在意食品的來源。因此,合成脂肪很可能被用于加工食品領域。人們可能不那么關心商店售賣的餅干或餡餅皮里用的是什么脂肪,因為他們現在就不知道里面用了什么脂肪?!?/span>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