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在工業脫碳中發揮重要作用,從煉鋼到發電,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利用氫能來減少碳排放。
然而,目前絕大多數氫氣仍來自天然氣重整,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水電解制氫提供了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方法,利用電能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尤其是在使用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情況下。
但目前大多數電解水系統仍然依賴淡水。由于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以及農業和工業的競爭需求,淡水資源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地球上的淡水本來就不夠用,哪還能用來大量制氫?
于是,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覆蓋地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海水中含有豐富的離子,導電性甚至比淡水更好,理論上更適合電解。
但海水電解有一個致命的難題:海水中的鹽分(氯離子)、微生物和雜質會嚴重腐蝕電極,導致催化劑迅速失效。
尤其是在高電流密度下(這是工業化規模生產必須達到的條件),幾乎沒有哪種電極系統能扛得住海水的“折磨”。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韓國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朝著解決這些問題邁出了重要一步。
韓國能源研究院(KIER)的Ji-Hyung Han博士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基于碳布(CC)的電極,并在碳布上構建了釕(Ru)修飾的CoMoO?催化劑(Ru/CoMoO?@CC)。
該電極材料實現了更加高效、穩定的堿性海水電解制氫。在工業級500 mA/ cm2電流密度下,該電極材料可保持穩定性能并運行800小時以上。
該發現凸顯了Ru、Co、Mo和碳布之間獨特的協同作用,展現了該催化劑在海水電解中高效、耐用的潛力。這些進展將為降低對貴金屬的依賴、實現經濟高效的制氫鋪平道路。

來源: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5.163534
目前最常用且性能優異的電解催化劑是鉑(Pt),但它價格昂貴、資源稀缺,根本無法大規模使用。于是,研究人員開始尋找鉑的替代品,而釕(Ru)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釕的價格只有鉑的十分之一,吸附氫的能力卻和鉑相近,是個“低調的實力派”。不過,釕在堿性環境中的表現并不穩定,單獨使用效果有限。
而這篇發表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的論文提供了一種巧妙的思路:不單獨使用釕,而是將它“鑲嵌”到另一種廉價的金屬化合物中,形成“協同作戰”的團隊。
他們選擇的是鈷(Co)和鉬(Mo)的氧化物(CoMoO?),并將其生長在一種叫做“碳布”(Carbon Cloth, CC)的柔性導電基底上。
在海水電解中,電極基底對電極的效率和使用壽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金屬基底在氯離子的存在下會迅速腐蝕。而碳布因其導電性、耐腐蝕性、柔韌性和成本效益而成為了一種替代方案。
但碳布電極也有著自身缺陷:現有的碳布電極難以承受500 mA/cm2以上的大電流運行超過100小時——這是工業應用的基本門檻。
研究團隊通過優化酸處理工藝克服了這些阻礙。他們首先將碳布料浸泡在100°C的濃硝酸中一小時,使催化劑在其表面更容易“生根發芽”。
然后,研究人員通過水熱法讓鈷、鉬、釕在碳布上自發組裝成納米結構,最后經過退火處理增強穩定性。
整個流程簡單、可控,而且能夠擴大制備——這對未來的工業化應用至關重要。

來源:Korea Institute of Energy Research (KIER)
最終的實驗結果令人振奮。在實驗室測試中,這種被稱為“Ru/CoMoO?@CC”的電極材料表現極其出色。
經過處理的碳布具有高度親水性,可使鈷、鉬和釕離子均勻分布。即使釕含量僅為1%(重量比例),與傳統的鈷鉬催化劑相比,該電極材料依然展現出更低的過電位。
而過電位的降低意味著更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可降低氫氣生產的能源成本。
在天然海水電解液中,該電極材料僅需72mV的過電位就能實現10 mA/cm2的電流密度,而未添加釕的傳統鈷鉬催化劑則需要195 mV的過電位。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500 mA/cm2的高電流密度下——這已經是工業級應用的指標——它能夠連續運行超過30天而性能幾乎不衰減。

來源: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5.163534
通過高分辨透射電鏡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釕的引入不僅提高了材料的導電性,還穩定了鈷和釕的價態,使得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能夠“自我優化”:鈷和鉬的離子會自發還原成更活潑的價態,而釕則部分氧化形成氧化釕,進一步保護了材料結構。
韓教授表示:“這項技術應用是世界上首個實現在海水電解中使用碳布電極材料、并在工業級大電流條件下成功運行超過一個月的案例。”
“我們計劃通過超過1,000小時的延長耐久性測試以及擴大到大面積電池模塊和堆棧的研究,進一步將該技術推進到演示水平。” 韓教授補充道。
該團隊還生產了25 cm2版本的電極,表明其具有工業模塊的可擴展性。結合在真實海水條件下已證實的長期穩定性,這一發展可以加速海水電解的工業應用。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