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經濟開發區5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
一、項目名稱:水城經濟開發區5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
二、建設地點:水城經濟開發區
三、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煤氣化、變換、低溫甲醇洗、甲烷合成、天然氣壓縮干燥、煤氣水分離、酚氨回收、電解水制氫等裝置,可實現年產5億立方米天然氣。
項目總投資:30億元
四、開發優勢和意義
水城區煤炭探明儲量達80.3億噸,以中高揮發分煙煤為主,灰分低(≤15%)、硫分適中(0.5%-1.2%),是煤制天然氣的理想原料,可保障項目30年以上穩定供應,具備發展煤制天然氣的資源優勢。
項目選址于水城區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可充分利用基地內焦化項目的富氫尾氣(焦爐煤氣含氫55%-60%)補充甲烷化原料,降低綜合能耗。
基地內已建成鐵路專用線、煤炭儲配中心(靜態儲煤120萬噸),原料運輸成本降低20%;毗鄰2×66萬千瓦超超臨界電廠,可低價采購富余蒸汽(≤50元/噸)。
煤制天然氣作為煤炭清潔利用的重要方向,符合《“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對天然氣增儲上產的要求,項目可申請CCUS專項補貼及碳排放權交易收益。貴州能源集團規劃2025年焦化產能超1000萬噸/年,本項目可整合焦化副產資源,形成“煤-焦-氣-化-電”全產業鏈,獲得土地、稅收、融資等政策傾斜。
通過綠電制氫(配套50MW光伏)替代部分煤制氫,結合CO?捕集(年封存30萬噸),產品碳足跡較傳統工藝降低40%,可申請綠色金融貸款。
該項目采用Shell粉煤氣化+托普索甲烷化技術組合,碳轉化率≥98%,甲烷純度>95%,能耗控制在2.8噸煤/千立方米天然氣,優于行業標桿。
水城區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煤制天然氣技術成熟,可將煤炭高效轉化為清潔能源,符合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另外,根據貴州能源集團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和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的戰略定位,到2025年焦化產能達到1000萬噸/年以上的發展目標,可為該項目建設提供配套支撐。另外,水城區焦化、鋼鐵企業年需天然氣超3億立方米,現有供應依賴外省調入,六盤水市城鎮化率提升帶動居民用氣需求年均增長12%,開發區及周邊企業及居民用氣需求量大,建設該項目落地后有市場保障。
政策支持?是推動煤制天然氣項目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能源結構以“富煤貧油少氣”為特征,煤制天然氣作為煤炭清潔利用的重要方向,被列為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政策持續推動煤炭高效轉化,解決天然氣供需矛盾,并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及產業規劃等措施推動煤制天然氣規?;l展?。
其次,?技術進步?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煤氣化與甲烷化工藝持續優化,固定床、流化床等主流技術國產化率超過90%,單套裝置產能提升至20億立方米/年,能耗較早期項目降低約30%。這些技術進步使得煤制天然氣的經濟性得到顯著提升?。
此外,?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突破4000億立方米,進口依存度長期高于40%,煤制天然氣作為補充氣源在冬季保供中作用凸顯。北方地區因供暖需求旺盛,成為主要消費市場;工業燃料、化工原料等領域需求增長顯著?。特別是在北方冬季用氣高峰期,煤制氣可貢獻約15%的增量供應,成為保障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作為貴州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六盤水市當前天然氣年缺口達3億立方米,主要依賴外省調入,項目建成后可有效緩解區域能源供需矛盾。項目具有顯著的區位和成本優勢:一方面,水城區80.3億噸煤炭儲量為項目提供穩定廉價的原料保障,完全成本約2.2元/m3,較進口管道氣低0.3-0.5元/m3;另一方面,項目毗鄰煤-焦-化循環經濟基地,可協同利用焦爐煤氣等副產品,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市場需求端,區域內焦化、鋼鐵等工業用戶年潛在需求超4億立方米,疊加城鎮化推進帶來的民用氣需求增長,項目70%產能可通過本地消納。政策層面,項目符合國家"煤改氣"戰略和貴州省“氣化貴州”規劃,可享受稅收優惠和用氣指標保障。盡管面臨新能源替代和碳約束等挑戰,但通過布局氫能耦合、CCUS等技術,項目在中長期仍具競爭力,預計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35億元,并帶動區域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五、優惠政策
在水城區投資興業的企業除享受國發〔2022〕2號文件相關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等地相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六、合作運營模式:獨資、合資、合作均可
七、效益分析
項目總投資30億元,達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凈利潤6億元,投資回收期約5年(不含建設期),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
八、項目服務單位
單位名稱:水城區招商投資促進服務中心
聯系方式:投資合作股
聯系電話:0858-8933022
郵箱:851650951@qq.com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