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高氣爽,位于浙西山區的衢州江山同景光伏電站里,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布,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起層層“漣漪”,將清潔能源匯聚成蓬勃電能。
這座投產于2014年的電站,是第一個接入衢州電網的光伏電源,當時的裝機容量僅3萬千瓦。時光流轉,到了2024年9月,衢州全市全口徑光伏裝機容量已超過33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50%。光伏發電自2019年起,連續5年成為衢州第一大電源類型。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正好十年。在光伏如雨后春筍般加速發展的背后,電網作為能源配置的樞紐和平臺,擔負著對清潔能源接納、配置和調控的重要責任使命。面對能源結構快速變化的現狀,衢州正加速建設新能源友好型電網,促進源網荷儲高質量協同發展。
規劃友好,電網發展向“快”提速
10月9日,在衢州市常山縣新昌鄉巖前村新建成的山地光伏電站里,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進行并網前的驗收測試工作。地處金衢盆地西段的衢州,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隨著光伏組件技術的迭代更新,在低坡緩丘建設的光伏電站效率不斷提升,這也使得光伏開發企業在衢投資建設意愿節節攀升,并網規模也隨之一路高漲。
如何讓電網主動適應能源轉型的需要?如何提升區域內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如何確保新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新能源發展到現階段亟需解決的課題。
謀篇布局,規劃先行。衢州市發改委聯合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共同編制《衢州市光伏發展規劃(2024-2030)》,強調源網協同發展,重點考慮電網接入距離、廊道及間隔線路等資源分布,將衢州地區光伏開發區域分為近期優先開發區域、遠期優先開發區域、適度開發區域和選擇性開發區域,形成全市光伏開發“一冊一圖一表”,為下階段光伏開發建設提供了指引。
手握藍圖,還需要更加堅強可靠的電網配套,讓設想一步步地變為現實。
浙西南電網補強工程開辟了衢州500千伏電網新通道,“大九華”輸變電工程更打通了衢州電網南北大通道,衢州中部電網補強、西部電網優化工程開工建設……
國網衢州供電公司以保障光伏高水平消納作為電網建設的首要出發點,把握衢州山區受端電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重點,以高效解決網源不協同問題為目標,不斷優化電網架構,從物理網架上提升衢州電網抵御風險的能力,賦予電網更強的承載力和更高的可靠性。
“到2030年,衢州將建成以‘三足鼎立’的500千伏電網為核心、高可靠220千伏雙環網為骨干的主網架和鏈式結構為主體的110千伏及以下靈活高效的智能配電網,有效滿足清潔能源消納和群調群控,全面支撐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國網衢州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洪建軍介紹道。
消納友好,拓展資源向“深”統籌
在積極推進“雙碳”戰略落地的背景下,“十四五”規劃的前三年,衢州新增光伏130萬千瓦,年均增速22.7%,新能源出力與用電負荷在局部時段的平衡問題,給衢州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不小的挑戰。
挑戰,也是機遇。
近年來,國網衢州供電公司著力構建智慧化調度系統,應用水光儲余缺互濟智能柔性精準調控系統,探索通過深度挖掘水電、儲能的調節能力來平抑光伏出力波動的可能性,對地區電網運行的主配高效協同處置、清潔能源精準消納、電力保供穩價等提供技術支撐能力。
“現場光伏出力已下降,用戶柔性調控執行成功。”8月26日,在常山縣新都工業園區,全省低壓分布式光伏“可觀、可測、可調、可控”試點建設在衢州拉開序幕。
針對點多面廣的分布式光伏,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推動光伏接入消納受限的區域率先試點開展低壓分布式光伏“四可”全覆蓋工程,為光伏參與發電調峰創造條件。目前衢州已有26座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電站完成“四可”能力建設,容量共計17.2萬千瓦,至年底時,還將新增具備“四可”能力的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電站47座,屆時衢州電網可調可控的分布式光伏容量將達到37.3萬千瓦。
此外,國網衢州供電公司聚焦新技術的研究,著力強化構網型技術在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的深化應用,構建區域微電網,探索臺區能量就地平衡,以解決因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引起的電壓越限、慣量降低等問題,提升分布式光伏對電力系統的支撐能力。
有了技術支撐,還需要“戰術”來“打配合”。
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從市縣層面分別入手,促進光伏參與系統調峰。在市級層面,促請衢州市發改委在相關文件中明確了光伏發電項目配合電網企業保障電網安全、響應調度要求,在電網調峰困難時段有序參與電力系統調節。在縣級層面,對光伏接入消納嚴重受限的區縣,推行不完全消納理念,明確了光伏電站參與發電調峰的啟動條件、安排序位等細則,為光伏電站有序參與系統調節提供了政策依據。
對于分布式新能源的消納,儲能是“伴生”的標準配套要求。多山多水的衢州,則是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天選之地”。
眼下,在衢州江山市碗窯鄉,總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的江山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此外,衢州還規劃了中遠期衢江、柯城、江山和烏溪江“三大一小”四座抽蓄電站,其中柯城、衢江兩大抽蓄電站已取得核準,衢江抽蓄電站配套送出工程也已通過可研評審,電網側儲能正快速發展。虛擬電廠、配額制共享儲能等新業態也在探索之中,越來越多的大項目建成投運,電網側可控可調的“彈性”資源將得到極大補充。
政策友好,網源協同向“新”求變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衢州分布式光伏市場也在蓬勃發展的快車道上一路飛馳。僅2023年就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49.32萬千瓦,增幅43.5%,發展速度遠超預期,并網規模不斷逼近就地消納極限。
為促進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發展,今年2月,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推動政府出臺了全省首個促進分布式光伏有序接入并網的支持性政策——《衢州市關于進一步規范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為防范解決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納困難、涉網設備性能差、借分布式之名行集中式之實、供電突破建筑紅線等問題提供了政策支撐。在該政策支持下,衢州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得到更進一步規范。
今年5月,衢州市常山縣發改局出臺政策,全省首次明確在電網設備承載能力越限或供需失衡等危及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特殊時段,縣域內具備發電調峰能力和調節手段的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電站均需按照供電公司指令參與發電調峰。
這樣頗具前瞻性的嘗試,在錢江之源的衢州連連“上新”,也為新能源在衢州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
其實,早在2021年浙江省政府部署浙江“十四五”風光倍增工程建設任務時,衢州便落地了全省首個由地方政府出臺的“新能源+儲能”支持政策,明確風電、光伏按照發電裝機容量的10%配置儲能,這樣推動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的探索實踐,也為后續全省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打下了基礎。
就在最近,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正聯合市發改委擬定《關于進一步保障推進衢州市光伏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并形成專報報送市委、市政府,圍繞嚴格規范光伏準入條件、積極促進網源協調發展、科學推動消納水平提升3個方面,提出明確項目分類、加強規劃引導、確定利用率目標、動態承載力評估等細化要求,進一步促進光伏有序、友好、高質量發展,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