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深入實施與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河北省作為工業大省和能源消費重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發展新型儲能產業作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舉措。東方綠色能源(河北)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投資建設的海興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作為冀南首個大型獨立儲能示范項目,通過技術創新與高效運營,在迎峰度夏電力保供、促進新能源消納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為服務國家能源戰略、支撐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扎實的“新答卷”。
政策與需求交織,能源轉型呼喚 “新解法”
2025 年初出臺的 136 號文(《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 “136號文” )明確取消強制配儲要求,推動新能源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交易,這一政策調整不僅為儲能項目的市場化運作松綁,更倒逼能源企業以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河北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能源消費結構中工業用電占比長期維持在 65% 以上,每年迎峰度夏期間的電力保供壓力尤為突出。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信息顯示,2025 年入夏以來,河北持續經歷高溫天氣,7月14日11時46分,河北南部電網用電負荷達到5230.4萬千瓦,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夏季最大負荷增長26.3萬千瓦。 面對激增的用電需求,傳統煤電調峰能力受限、新能源出力波動等問題凸顯,亟需靈活高效的儲能系統作為支撐。
儲能行業的快速響應為河北的能源保供提供了可能。液冷技術普及、度電成本下降、“風光儲 + 工業” 模式落地等行業變革,讓儲能從 “輔助選項” 成為 “核心方案”。在政策驅動與市場需求雙重作用下,儲能技術快速發展并走向成熟應用,國家電投海興儲能電站項目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成為河北能源轉型的重要實踐。
儲能電站硬核實力,書寫 “新答卷” 核心內容
國家電投與遠景能源強強聯手,共同打造的海興200兆瓦/400兆瓦規模的儲能電站,圍繞 “新能源 + 儲能” 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多項突破性實踐,構成了 “新答卷” 的核心內容,展現出安全、高效、優質的硬核實力。
——筑牢安全基石,智慧安全管控與多維度消防防護的雙重保障筑起銅墻鐵壁。場站搭建的智慧安全管控平臺,通過全域監控與智能預警,實時捕捉設備、人員、環境的異常信號,推動安全管理從 “人為監督” 轉向 “AI 監控”、“事后處理” 向 “事前預防”轉變,全方位夯實安全基石。同時,場站搭載的多維度智能消防體系,實現從熱失控預警到滅火處置的閉環管理,為儲能系統穿上 “安全防護甲”,為電站安全運行兜底。 其中,主變壓器單獨配備全自動水噴淋系統,雨淋閥采用電磁驅動控制,全方位提升消防安全性。
——打造高效典范,從建設到智能交易高效運行成行業標桿。項目打通設計、采購、施工全流程,與各交付協同體系相配合,從主體施工到全容量并網僅用 70 天,較行業平均工期縮短 50%。同時,依托全域液冷與智能溫控” 技術讓電池工作溫度波動控制在 ±2℃內,充放電效率穩定在 90% 以上,設備綜合效率穩定維持在 87% ~89%的高水平 。此外,在智能電力交易軟件的協助下,基于 AI 大模型, 可以實現冀南電力市場自動化申報及控制閉環,較傳統人工交易模式有效降低了人員配置,極大地提高了運營效率。無論是場站建設效率,還是設備綜合效率,以及交易運營效率,國家電投海興儲能電站的這份 “效率答卷” 都彰顯了項目應對能源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
——堅持質量為本,“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 構筑起牢不可破的品質防線。從材料進場驗收的嚴格篩查,到設備調試階段的精細校準,每一道工序均納入嚴密的質量管控網絡。憑借對 一系列質控節點的精準把關,關鍵工序實現 100% 合格交付,海興儲能電站為打造河北省儲能標桿項目、電力行業優質工程不懈奮斗,為實現國家電投在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成效落地生根,“新答卷” 賦能河北發展
作為河北公司首個獨立儲能示范項目,國家電投海興儲能電站不僅是一座綠色能源工程,更是一枚撬動區域能源體系躍遷的“支點”。項目以實際運行成果,強力回應政策號召,為河北在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新能源消納等方面交出了一份可信、可行、可復制的“新答卷”。
首先,在保供支撐與能源消納方面,項目精準匹配《河北省2025年電力負荷管理工作方案》關于“優化充放電策略、提升頂峰放電能力”的政策要求。2025年4月至6月期間,海興電站累計實現充電132次、放電132次,其中4月21日至5月31日按“雙充雙放”節奏運行,日均響應兩輪調度指令,構建起高頻次、高精度的負荷調節機制。在夏季連續高溫疊加、區域負荷飆升的背景下,電站穩態運行、按需放電,為局部電網“削峰填谷”提供關鍵支撐,成為河北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一環。
其次,海興項目作為國家電投在河北布局的首個獨立儲能工程,其成熟經驗為區域內更多項目提供了復制樣本和技術路徑。從 “70 天極速并網” 的建設模式,到 “AI + ”的智能化交易運營機制,再到多維度智能消防體系,項目在全鏈條展現的創新實踐,不僅推動儲能資產 “從技術邊緣走向系統核心”,更助力河北構建 “以新能源為主體、以儲能為支撐” 的新型電力系統。其示范帶動效應正逐步輻射至冀東沿海、環京津冀重點地區,為區域產業鏈協同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此外,項目還以實際行動踐行央企的社會責任與生態使命。在項目選址、設計與運營中充分考量生態保護與土地集約化利用,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實現能耗最小化、損耗最優化,在實現能源系統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友好與綠色發展,探索出一條“技術可行、商業可控、綠色可持續”的儲能發展路徑。
從筑牢安全基石到實現高效保供,從堅持質量為本到驅動產業升級,國家電投海興儲能電站以扎實的實踐成效,有效應對了河北能源發展的迫切需求,清晰勾勒出儲能技術支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作為中央企業在冀能源轉型的創新實踐,該項目不僅為河北能源保供與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其成功經驗更為區域內類似項目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這份“新答卷”的價值,正隨著時間推移在燕趙大地上持續彰顯,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貢獻著積極的央企力量。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